给赵四罗小小和关秋他们三个干活最合适了,还可以省去值守防窥探的人!地底下的声音,地上几乎听不见!”
朱莹却笑吟吟地表示赞同,随即就上去拉了吴氏的手,用撒娇的口气说:“至于阿寿请吴姨你代管的织染坊,我看过了,园子西北角有个原本给打杂的下人住的大合院,咱们家现在人不多,空着也是空着,把织机搬过去就是了,家里有厨房,那些织工正好还能管饭。”
她说着就看着张寿说:“那个大合院距离主屋有些距离,再说,又不是日夜不停地开工,白天再吵也吵不到哪去。阿寿,你和吴姨赶紧搬吧!反正那边距离我家也不远,离国子监也算近,有什么事我去也好,你两边来回也好,全都很方便。”
吴氏还想再争辩几句,却只见朱莹冲她一笑道:“吴姨,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你养了阿寿这么多年,养恩不逊于生恩,他对你好,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你要是不过去,他怎么能安心?你要是觉得一个人住在那寂寞,我会常来看你的!”
“娘,你听到了吗?莹莹都这么说了,你再坚持,岂不是不近人情?搬过去之后,也省得你整天要来回织染坊和家里,太过辛苦”张寿又劝了几句,见吴氏终于有所心动,他突然想起另一件事,立刻看着朱莹道,“对了,莹莹,你爹还有几天回来?”
“说是已经过了宣府宣府到京城三百五十里地,要是六百里又或者四百里加急军情,快马加鞭一天就到了,可如果按照行军一天八十里的最快速度,却得走四五天。爹还带着出征时皇上给他的京营亲卫好几百人,估摸着怎么也走不快吧?”
朱莹口气不太确定,随即就心烦意乱地说:“爹怎么还不回来,祖母和娘都挑了好几个黄道吉日,就等着他回来呢!”
如此大胆火辣的话,吴氏听着都不禁暗自咂舌,但随即就听到了张寿的回答。
“莹莹,你是他爹和你大哥的掌上明珠。你大哥现在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是在无声地质问,你给我妹妹吃了什么迷魂药?要是你现在这话让他听到,他大约连杀我的心都有!你爹也是一样,你抱怨他还不回来,焉知他就不想着插翅膀飞回来?”
朱莹听出了张寿的戏谑之意,却非但没有在意,反而柳眉轻扬:“我就算嫁了,也还是爹的女儿,大哥的妹妹,你不是也答应常常陪我一块回家吗?我还听说,京城有出嫁女儿回娘家住对月的习俗,难道你没听说过?”
张寿没想到朱莹连这个也打听了,顿时哑然失笑。他之所以问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