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不得自己爹娘,也记不得自己原来叫啥,被人一口一个“小李子”叫到大。
他和谢璟认识也纯属偶然。
那天他去刨榆树皮,程班主特意交代了让他去弄这些,回来好做刨花水,榆树皮粘液多,可以给登台唱戏的那几副行头定型,尤其是旦角的头发,每年必要大洗大梳一次。
谢璟就在那天出去摘榆钱儿的,东边山坡上有几棵老榆树,皮厚结的榆钱儿也多,沉甸甸、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树梢上头,谢璟转着圈找榆钱儿,一转身就瞧见了掰树皮的小李子。
两个人都没有什么玩伴,谢璟只看他一眼,又去勾榆钱儿了。
还是小李子顶着胆怯,小声先说了句:“那个不好吃,你摘上头顶上的嫩,挑颜色浅些的,带甜味儿。”
他经常吃。
在戏班里虽然给饭,但并不管饱,饿着肚子是常事儿,小李子最喜欢春天,偷溜出来找点野菜、野果,或者摘上两大捧榆钱儿,好歹能填饱肚子,睡个踏实觉。
他和谢璟的来往,也就是这么一点,偶尔摘个榆钱儿,或者去摘个枣子,其他就没了。
小李子是没有家的小子,在戏班容身之处,也不过就是台毯下衣箱一侧。
等到后来慢慢能跑龙套了,才吃上干饭,再后来分科,他学艺不精,是被最后挑剩下的一个,程班主是个驼背,背着手从他身边走过又停下,一双眼睛带着挑剔,十分不满道:“行了,瞧着身子骨还算软,声音也细,去学旦角吧。”
小李子不懂这些,只觉得分了之后就欢喜,好歹是有个着落,又回到队伍里来。
戏班分了生旦,小李子是演旦角儿的,但也是因为他一句话,差点招来杀身之祸。
年前程班主走了好运,外乡一位老太爷年岁大了喜欢热闹,连包了三天台子,让他们在家里唱上几日,热闹一下。
那老太爷八十多岁,鸡皮鹤发,走路颤巍巍的,身边却是俩二十来岁模样娇俏的大姑娘在小心搀扶。老太爷走到太师椅上就已经喘了一回,坐下歇了一会儿才张开没牙的嘴,用尖细的声音道:“行了,开始演罢。”
程班主混了多年,是个人精,一眼就瞧出这是一位告老还乡的公公。
这种人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身上不知道藏了多少宝贝,趁乱折返家中,藏起来做个富家翁,性子也多少古怪些,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程班主牟足了劲儿地讨好那位老太爷,大约是伺候了别人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