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慕容垂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当然末了还很有素养的总结,来上两句呜呼哀哉,何苦来哉,似乎很是为慕容垂感到惋惜,充分表现了泱泱大唐作为礼仪之邦对于这位破虚境敌人同样抱着足够敬重的广博胸怀。
当然,如果刻字的人在刻下最后这一段的时候用词正常一些,没有什么让人误解的歧义,看上去就完全是真的了。
看完碑文以后,李若虚倒是心中安定不少,如果说神剑有灵,怎么也没理由会对自己不利吧。
要论对华夏的认同自豪,李若虚自认还是不比他人差的。
心念既定,李若虚直接就伸手握住剑柄,微微用力,想要拔剑出来,不过平天剑似乎在石碑里插得很紧,一时间却是分毫不动。
李若虚微微诧异,正想运行真气,加大力量。
眼前却是突然一黑,而后意识进入了一副浩荡长远的画卷之中,就像是以第三人称视角看了一场漫长的电影一般。
长长的画卷之中,自上古先秦而始,时光流转至今的各种征战都镌刻其内。
从开卷初始处,炎黄一脉筚路蓝缕开创基业,征讨四方凶兽,定鼎人族安息之境。
再到后来的征战六夷,彰华夏之威德,守炎黄之故土,立四海之太平。
无数场华夏对外的征战都能在画卷之中找到痕迹,无穷华夏先烈的呼和呐喊、战鼓剑鸣响彻云霄,不停的涤荡震颤李若虚的意识。
若是握剑之人内心对华夏有任何的敌意,在这画卷的千古战音之中,只有意识泯灭,变成植物人一个下场。
当然或许在你意识泯灭后,外界的剑气也会顺便把你失去意识的身体绞灭为尘埃,彻底的从精神到肉体抹除。
等李若虚回头神来,平天剑已然握在了手中,却是不自觉间就拔了出来。
李若虚正想要归剑入鞘,手中的长剑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不停的颤动,疯狂聚纳周边天地的元气,一股凌厉无比的锋芒似乎有一股止不住的趋势要向外倾泻。
感受到平天剑的激动,李若虚顺心应意,十分自然的就挥出一剑,便见一道仿佛划破天地的剑光,撕裂虚空,劈向远方。
一剑挥出后,手中的剑终于平静下来,李若虚赶紧将剑归入鞘中,然后握住剑鞘,一同提起。
将剑握在手里,李若虚却是心头一动,手上感觉剑鞘似乎多了几道刻痕,转目望去,却见原本光滑的剑鞘不知何时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