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呼喝下脱衣露体,在瑟瑟寒风中拎着衣裳袜子受人搜检。
祝举人那副眼镜倒不算违禁品,也给他带进了考场。拿着这眼镜,他就能一眼看全卷面上的文字,不必把卷子贴到眼前,看字写文时眼睛也不觉疲累,行文越发流畅。且经过那篇少年锦衣卫的折磨,他是实实地明白了怎么揣摩出题人心思,写出来的不再是炫耀才气的才子文章,而是更适应科场的文字。
今科考官正是谢迁、王鏊两位八股名家。两人的文章祝枝山都曾读过,亦能成诵,还买过谢迁的科举必读笔记系列之翰林名师谢学士讲大学与王鏊的制艺文章名家精讲精练,这科会试简直正撞进他手里,再没有写不好的了!
弘治九年这场会试,竟是才子竞出、名篇星列之时。
王守仁、李兆先等素有才名的京中官宦之子皆在这一榜上录名,又有王鏊在吴中做考官时取中的祝枝山、顾璘同时上榜。此外,陕西、山东更有两位文章诗词能掩压一代的才士同时上榜——正是前七子之中的边贡与王九思。
三月十五日金殿问对,王守仁果然不父长辈寄望,摘下了今科头名,李兆先、祝枝山也在二甲之内,与王九思一道选了庶吉士。先一榜入朝的李梦阳终于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一群新出才子都聚在李东阳茶陵派旗下诗词唱和。
可这群年轻人却不知道,他们中间其实潜藏着两名存心不纯,正拿一双编辑的眼评估审视着他们的人
两位国舅的少年锦衣卫才刊了一部,正等着人写稿子呢。
祝、王两位编辑养气功夫都极深,并不是见个才子就急着拉人写稿,而是先在平常的诗文来往中默默观察对方的文风与性情。
说好了送人文章,一拖拖几十天不给的不行!
写诗时叫事一惊就断了思路,后面的句子就写不出来,还把诗送给别人续写的不行!
好好的诗文写到一半儿就搁笔,往后不再续了的不行!
写人题景多添私心,不依着实情写的不行!
为人好胜心太强,不能按着编书人要求改稿的不行!满朝才子叫他们挑剔了个遍,最有资质当好作者的竟是李东阳。王守仁默默地把这位正写着锦衣卫正篇的阁老从心中抹去,安慰祝枝山:“反正国舅们遇不上大案子了,咱们不急着选人。”
祝枝山默默点头,也同意再多作观察。
他考中进士之后,便有足够的时间写稿,按理说张家兄弟得塞给他不少案子写。可他自殿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色龙章 作品《穿到明朝考科举(完结)》第26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