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信寄来的还有一些书、文具、零食,以及衣服等等。
廖小娟嘱咐小夏沫,既然有了梦想,就一定拼尽全力的去追逐。她告诉小夏沫,要读好初中的课程,考上比较好的高中,然后再去考上名牌大学的医学类专业,才能完成做医生的梦想。当医生,工作是要治病救人,而人命大过天,一丁点不能马虎。
因此,不管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能成为医生,首先都得成为最优秀的存在。这一条路,并不容易。但生活永远会将幸运留在有准备的人,她相信小夏沫能够做的到。
尽管廖小娟在信的末尾,有叮嘱小夏沫,不要去过度解读她救治她的这件事,甚至如果学习很忙的时候,也不要总惦记着写信。并表示小夏沫是她治疗的小患者里最最坚强勇敢的小姑娘,她绝对不会忘记她,哪怕不联系也绝对不会忘记。
这算是委婉的提醒,小姑娘不要把信件写的那么频繁了。
可是,通信这种事,有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
小夏沫后来也明白了廖小娟是真的很忙,忙到了连看信的时间都没有,于是她乖乖巧巧,把时间延长到了一个月一封,而后又延长到了两个月一封。
通信次数减少,但写信的热情是从来都没有消失的。
小夏沫学会了压缩事件的写信办法,既能巨细无遗的报告了自己所有的事,又把一封信写的妙趣横生,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她是一个那样子期待着自己当成偶像一样的廖妈妈能够知道自己所发生的一切。而廖妈妈的回信,则是她深深期待着的惊喜,若是没有,她也不气馁,不催促,可如果哪个月廖小娟不忙时,小夏沫收到了回信,那准会乐的直接跳起来,快乐的不能自抑。
一老,一小,隔着三十几岁,居然成了书信往来的笔友。
就是在这样的通信之中,小夏沫知道了廖妈妈有个儿子,比自己大几岁,学习认真,懂事体贴,很懂得为自己规划人生。
小夏沫心里边不服气,暗暗的较劲,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要跟廖妈妈的儿子一样优秀才行,她也好希望哪天廖妈妈跟别人提起她时,也像是提起自己儿子那样,表情里满满全都是骄傲。
拼上了这份决心,小夏沫整个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牢牢的霸占了全校第一名的宝座,与第二名的差距永远隔着五十分,妥妥的小学霸一名。
到了高中,她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县里的高中抛来了橄榄枝,表示愿意接收她入学,免学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