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的话很管用,在他还没有离开昆明之前,已经有百姓开始传颂起汉王殿下的大恩大德了。
随着朱高煦产业的发展,昆明府的百姓,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汉王府的恩惠了。
可以说,自从朱高煦入主云南以来。
至少在昆明府,不管是吏治、还是其他方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好转。
原本,很多来云南为官之人,都是把这里当做了流放之地。
可以说,大部分人的仕途终结于此。
升迁无望之下,那就只能腐化、堕落,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之前云南之地多有反叛,和这些个官员们的压迫统治,也是脱不了关系的。
借着赦免顺昌伯王佐的机会,对于他们以前事情,朱高煦选择了既往不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毕竟,若是一次性摘掉那么多官员的人头,就算是朱高煦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没办法,谁让云南的地理环境如此,没有人愿意前来为官呢!
当然,机会朱高煦只给这一次。
对于后面胆敢贪赃枉法的官员,朱高煦逮到一个,处理一个。
轻则丢官回乡,重则直接丢了脑袋。
老爷子朱元璋对于贪赃枉法设定的大明律还是很严格的,朱高煦处置起来,也是有法可依。
就是上报到朝廷,也没有人能够说三道四。
处理了一批典型之后,再也没人敢轻易伸手了。
而且,朱高煦也不是一味的严苛,针对官员俸禄少,借着云南环境艰苦的借口。
在上报朱棣同意后,汉王府给予了他们和俸禄一样的王府津贴。
也就说,一年双薪!
朱高煦这样做,也说的过去。
云南是他的封国,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是同时隶属于大明和他的。
一年双薪的情况下,要是还有人再伸手的话,那就不要怪朱高煦不客气了。
汉王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不是白白发给他们的。
当然,朱高煦提高官员们收入的折子,之所以能够顺利在朝堂通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朝历代以来,大明官员们的工资确实是有点儿低了。
没办法,谁让当初制定这个标准的朱老爷子,是真正的从底层做到皇帝的古往今来第一人呢!
那个数目,在他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