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吹了一下小口的抿了一下,想到朱高煦前段时间的所请,于是开口说道:“你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我,前段时间老二上了折子说要朕给他指派个王府长史,你看杨士奇如何?”
“全凭陛下做主,这些具体的朝政,臣妾就不掺和了!”徐氏脸色淡然地说道。
身为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徐氏谨守自己的本分,从不插手具体的政事之中。
对此,朱棣也是习惯了,点点头没有说话。
夜晚,有两队人马从皇宫之中鱼贯而出,分别朝着汉王府和赵王府前进。
第二日的时候,内阁侍讲学士、左中允杨士奇被皇帝指派为汉王府长史,赵王殿下被皇帝勒令闭门抄书的消息就如同旋风般传遍了金陵城。
对于这个消息,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对二王昨日在长街之上的对峙的惩罚,皇帝的意思很明显,此事到此结束。
对于这个结果,看似是惩罚,但是朱高煦却是知道这是对自己的奖赏,因为这个长史确如皇帝所言,是自己请求的,就连人都是如了自己所请,这还有什么不甘呢。
倒是自己的三弟,接下来的日子就有点儿惨了,闭门抄书这可是以前他犯错的时候的待遇,现在却是被老三完美的接棒了。
他们两个以前都是品性骄纵之辈,不似他们大哥喜欢读书,然他们两个读书、抄书简直比杀了他们两个还难受,关键是朱棣可是派人亲自监视,不能够让别人代劳的。
不过遗憾的是,没能够趁此机会被“发配”封地,他可是通过黄俨知道了自己母后的提议,却是没有在皇帝老子那边获得通过,这对他来说多少是有点儿遗憾的,看来这事还只能靠自己了。
不过对于过些日子就要来上任的杨士奇,朱高煦可是充满了期待的,这可是进了内阁的,虽然现在内阁只是朱棣的私人秘书机构,还没有发展到后来的权利机构。
但是你想想,能够担当皇帝秘书的哪个不是满腹经纶的贤能之辈,而且朱高煦后世看的历史、小说对于杨士奇的大名可是很有印象的。
毕竟这可是从建文入仕,历经五朝的牛人,更是明朝“三杨”之首,这点儿历史常识朱高煦还是有的。
对于自己的请求能够被朱棣直接准了,朱高煦暗自高兴的同时,也是腹诽了皇帝老子一下,估计是看自己选的人是个“四十不惑”的中老年,稳重谨慎从而不会被自己“收买”!
庆幸自己想法得逞,而且还没有被罚抄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