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
因此,他才没好意思给徐赫打电话。
但是,徐赫明白,即便他向郭超证明了他的实力,郭超的心仍旧不安分,他还是想换掉徐赫。
关于郭超的背景,徐赫不是没有调查过。
所以,郭超的思维如何,徐赫不是不清楚。
郭超的爸妈都是商人,教育他的方法与徐赫农民阶层的方法截然不同。
郭超在国外读大学的时候,徐赫已经因为家里贫困而辍学在社会上打工。
他的爸妈对他讲,做人,要多个心眼。
徐赫的爸妈对他讲,做人,不能有太多心眼。
他的爸妈告诫他,第一步要有经济能力,第二步要有经济能力,而后才有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徐赫的爸妈告诫他,赚钱不用太多,能养活得了全家就行。
郭超在面临事业困境时,寻求爸妈开解,爸妈回出谋划策,并鼓励他,要无坚不摧,坚持不懈。
徐赫在面临打工困境时,向父母请教,他们会说,你没那个发财命,怎么折腾都白搭。这个不好做,那就换个好做的。
郭超的爸妈和徐赫的爸妈体现的都是爱,但徐赫爸妈的爱,是软弱的,听天由命的,同时还规劝徐赫放弃,而不是让徐赫坚持。
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爸妈影响和教导之下,徐赫跟郭超是两种人,注定在早期阶段不在同一条线上。
好在徐赫在遭遇过兄弟背叛,坐过一次牢后,变成了有主见,也有商业头脑的人。
创业后的他始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要如何走下去。
精明的他看出郭超从来都没有把他当合伙人,只是把他当门槛、垫脚石、过渡期。
哪怕在考察徐赫的这三个月里,郭超都在暗地里对接了一个有资源的运营高手。
不过,对方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环境非常满意,嫌弃郭超这边规模不大,没入眼。
在这种前提下,郭超一边利用徐赫鞍前马后、且不遗余力地为他把机构经营好。
当机构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些有背景的大佬才会选择与之合作。
在初期,郭超认为徐赫适合做苦力,而且用起来成本最小。
徐赫让机构强大了,郭超可以再找借口把徐赫换掉,如此一来,他就算有失误,这个失误也不至于多大,他能够承受得起。
这种反差,让徐赫比谁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