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跟佛道有关,颜罗一气之下下令不许和尚道人入关,砚台关方圆百里所有寺庙道观全部登记造册,一月一审。
实际上若不是佛道两家势大,哪怕被罢官,颜罗也要带兵攻上两教圣地,逼迫对方交人。
可惜佛道二家根深叶茂,别说他区区一镇关大将,便是当今皇上也得给几分面子,否者他如何就此轻易罢休。
不过颜罗不是傻瓜,一个傻子是坐不到他现在这个位置的,通过两个孩子的事情,他那还不知自家落入了佛道的算计中。
可就算知道又如何,如今大禹国早就不是鼎盛时期,对天下的威慑也削弱了许多,哪怕他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好在既然是算计,就不会半途而废,也就说他的两个儿子至少还是安全的。
事后看到颜旭这根独苗,颜罗的眼神十分复杂,最终放弃了教他习武的想法,毕竟武艺超群又能怎么样,大儿子天生神力,二儿子天赋异凛,一个比一个厉害,可还不是被人轻松拐走了。
三儿子不喜欢习武也好,省的被人惦记,因此他也顾不得脸面,对外只说三子天赋不足,生性喜欢读书,便随他去了。
他堂堂砚台关的镇守大将,大禹国一等一的强者,却有个喜读诗书弱不禁风的儿子,为此可没少被同行耻笑。
可当颜旭从十二岁那年开始一年一考,从童生,秀才,一直考到举人后,就没人敢再提这件事。
十五岁的举人,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放在大禹朝上千年的历史中也是数得着的天才。
有这么一个儿子,不能习武又能如何,哪怕横竖看武人不顺眼的那帮文臣,朝堂上遇见了颜罗也不咸不淡的夸上一句他生了个好儿子,光这就不知道被多少同行羡慕的眼发红。
虽然颜罗的同行是武将,可都巴不得自个儿子有这本事,毕竟大禹朝虽然算不上重文轻武,可武人始终比文人矮一头,毕竟大禹朝立国千年,周边的强敌死的死,降的降,已经百年无战事,满朝武将除了少数几个地方的守将,连家中的刀枪铠甲都落满了灰尘。
武将若无战事就跟摆设差不多,所以越发显得文臣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下,打压武将重用文臣就成了定局。
如此若是后代中能出个文人,便有了转型的机会,是多少将门求之不得的好事。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天才却并没有人想象的那样因为年少成名而变得张扬,反而越发的低调,听闻一直在别院关门苦读,极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