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王尚在襁褓里的男孩都没送一个出来,这也是挺狠的,可见静王平时也没待自己的发妻有多好,人家到死都没想给他留个后。
小姑娘认清了现实,加上秦嬷嬷在一边慢慢开导,母亲信里也是殷切嘱咐,期盼她们姐妹一生平安喜乐,最后她同意了乔欢的第一个提议。
乔欢便给她们在祈州安排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富户之家的身份,大姐十六岁那年嫁给了一个秀才,夫妻俩感情不错,公婆也和善明理,媳妇经常招待小妹他们也从不说什么。
等到小妹及笄,大姐的相公已经是一地县令了,给小妹介绍了一个学弟,也是一名正在备考的秀才。
两姐妹温柔平和,把自己的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这些都是后话,乔欢把两姐妹送走,也派了人暗里保护加监视,她不能保证这两姐妹会不会突然发疯,要是她们不想过平静日子了,乔欢也绝不姑息。
耀帝把朝堂上下清洗了一遍,这一年整个京里都没过好日子,连青楼赌坊都低调了许多,因为静王安排的人不少都藏在这两个地方,耀帝后来把这些地方梳头一样梳了好几遍。
对耀帝来讲,唯一的好处就是静王倒台,抄家收罗到的银钱终于可以修缮皇家别院了,户部尚书还想进言,被王尚书拉住了,最后户部尚书也只能闭了嘴。
这次救驾的人也不少,宫内太后早有布置,耀帝只是受了惊吓,并无生命危险,宫外确实有人家被牵连,但苏飞雁带人救驾及时,清扫了不少余孽,加上王尚书等人的布置,京里基本没有大的损失。
清扫叛逆从头到尾花了好几个月,做完这一步,下一步就是封赏功臣,在静王叛乱中身死的要抚恤,救驾的要奖赏,这都是常规操作了。
可是太后却吩咐王尚书,“别露头,把家中子弟尽量外放,这几日陛下要做的事你别急着跳出来反对。”王尚书原本有些愕然,而后想起耀帝的心性,和平时太后告诉他的话,也忍不住叹了口气,然后道“我明白了。”
看着兄弟佝偻着出去,太后面色沉静,耀帝登基至今,表现的一直是礼贤下士,温和可亲,什么意见都能听得进,也十分好学,臣子们都认为这位帝王心胸宽大有明君潜质。
可太后却知道,耀帝表现出的这些不过是他在演戏,刚登基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只能依靠臣下扶持,好在大臣们虽然各有私心,到底也没想把江山炖成一锅粥,也是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皇帝管不了事,大臣们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