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臣子们站队,现在还太早呢。
等再过个十来年,耀帝就要面临儿子们带来的压力了。
乔欢在这里琢磨怎么把苏飞雁的孩子推上去,却不知颍州的静王也在琢磨乔家,具体就是在琢磨乔欢。
造反这种事其实宜早不宜迟,时间拖得越久,成功的几率也不一定越高,静王琢磨了快十年,耀帝却把龙椅越坐越稳当了,他怎么能不焦急。
当初先帝把他封在颍州就是为了打消他的念头,削弱他的力量,所以静王哪怕做了这么多年的准备,还是不敢公然打出反旗。
不过这么多年他拉拢策反的官员也不少了,有的是死心塌地跟着他,有的是墙头草,但再如何,维持这一摊子需要钱,哪怕是墙头草,也要银子压他们,才能把他们的脑袋压到静王这一边。
这几年为了搂银子,静王荤素不忌,商户家的姑娘都纳了不少,静王妃管理王府后院简直一个脑袋两个大,脑袋清醒点的女子最多和王妃划清界限各顾各,不清醒的还要和王妃分庭抗礼,理由就是我爹给了王爷多少多少钱,你便是王妃也别想在我面前充大,你今天吃的燕窝还是我家供应的,有能耐你吐出来啊!
这么膈应,静王妃是真想撒手不管,可她还有两个女儿,想着就忍着等女儿嫁了人,她就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去,静王后院乱成鸡窝她也不管了。
所以耀帝缺钱,静王一样缺钱,管理国家需要钱,造反更需要钱。颍州贫瘠,静王哪怕刮地皮都刮不出多少油水来,虽然有几个商户巨贾的便宜岳家,他们更不蠢,银子捧出去,需要看到实际的回报,太过遥远的远大目标人家并不认。
所以颍州的盐粮布匹交易都控制在几家大商家手里,他们明目张胆的走私贩卖,挖朝廷墙角,颍州老百姓吃盐,要比其他地方贵好几倍。
粮食更是卖出贱买入贵,想要自家的粮食不卖,税你还要交啊,只有交了税,衙役才不会半夜闯进来砸你家的锅灶。
交了税,家里不够粮吃,还要高价买粮,颍州各种徭役都比别的地方多,有个把女儿嫁给静王的大商人要建一个花园子,公然用静王的名义征了工役,颍州老百姓的日子是水生火热。
静王为了自己的‘大业’对这一切只能不闻不问,因为商人收刮来的钱,他也要拿一半的。
哪怕这样,静王还是缺钱,造反没成功前,这就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吞钱项目。
当年想要把乔震山拢在手里,除了乔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