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还是得战!
总而言之,说来说去,不管这些人具体看法如何,却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既然金国高层发生这等惊天动地之事,那么接下来肯定要直接波及到国家层面……而这种时候,朝廷必须要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束那些无谓的内部‘波澜’,集中精力应对北面。
这种情况下,原本对‘收回滥恩滥荫’持中立态度的其他人士,立即转变方向,选择了对朝廷与赵官家政策无限制的支持。
说白了,赵官家的政治威望,本就来自于率领大宋顶住了北方金人的入侵。而没有任何一个老百姓,包括官僚、权贵,愿意再经历一遍靖康之变。所以,即便是所有人都有一种保守化,或者说追求稳定的本能,可一旦真的面临着北面的可能性威胁,赵官家不光是本身权力不受限制,便是舆论上也会得到莫大的支持。
莫忘了,那场刻骨铭心的大崩溃,距今不过五年!
而相对应来说,那些旧日权贵反而迅速陷入到了官僚体系与舆论的夹击与攒射之下。
底层百姓那里,到处都在说这些人根本就是金人细作!
还有一些在野士大夫和太学生,水平高一些,大约知道这些人不大可能是细作,却认为这些人已经实际影响到了国家备战,正该从速、从严迅速处置。
舆论对这些人的容忍度瞬间便降到了最低。
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情,就是有数十名略显激进的太学生,一面上书宫中、一面投稿鸿胪寺邸报司,直接要求朝廷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将这些人暂时以‘北谍’对待,集中看押,待大事之后,再做处置,以确保对北面的从容姿态。
朝廷当然不至于听这些话,但毫无疑问,官僚体系却也迅速紧张起来,而这种紧张和官家补偿之前数年半俸,外加奖励、追赠靖康以来守节臣僚的政治允诺又形成了双重刺激……却是迫使整个官僚体系与这些人迅速完成了切割,然后运作处置这件事情的效率与力度也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至于事件旋涡中的主人公们,也就是那些昔日丰亨豫大时代的权贵们,后来逃到扬州又回来,以至于建炎中根本没有什么实际功劳的这些人,真的是万万没有想到,数千里外一个糟老头子中了风,居然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家性命……简直跟《西游降魔杂记》里的故事一般玄乎。
但是,追夺恩荫官职的文书,以及对之前流言、歪诗的追查却又是真的不能再真。
话说,风波之中,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