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所谓的“优青”;然后再入选青年长江学者,这是所谓的“青长”;因为他没有出过读博经历,所以没法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经没有跑,电子流理论独一档。
“我24岁时候还在夏科大当助教,整天跟在导师屁股后面跑腿。”潘校长与杜恪漫步在夏科大校园中,无限感慨,“你已经成为国家科研界的青年领军人物,如果不是太年轻,加上资历实在太单薄,说不定凭借电池和电浆,国家一个院士都舍得送给你。”
“现在获得的一切荣誉,都超过了我的想象,说实话,潘老师,我到现在还晕晕乎乎的。”杜恪实话实说,这一个多月以来,简直实现了人生三级跳。
感觉除了诺贝尔奖这个执念之外,都快没有什么遗憾,人生圆满了。
“这不就是科研的魅力吗,我们搞科研的,就盼着能出一项震惊世界的成果。你做成了,哪怕你只有十岁,一样举世瞩目,你做不成,就算熬到退休,也没人问津。”
“我真的很幸运。”
“有实力的人才有幸运。”
杜恪淡淡一笑,没有反驳,他可不是有实力,是真的幸运而已。
“对了,我看了这期的nature,你的论文真的是一篇接一篇,羡慕你们年轻人啊,早早就迎来了科研喷发期。”潘校长感慨之后,问道,“下一篇论文,还发nature吗?”
“没想到,暂时也没那么多想法,往nature上发,主要是实验室的研究进度跟不上了。不过pans和p.r.l都向我约稿,还有几个欧洲那边的期刊,我打算往pans投一篇,说不定以后米利坚科学院也选我当外籍院士呢。但是p.r.l这边也得投一篇,编辑告诉我,今年我会入选会士,哈哈。”
pans是《米利坚科学院院报》,从名字来看,就知道它的等级,米利坚科学院怎么说也是国际顶级科学组织,作为院报,等级自然不低。
至少在物理界科研人员的眼中,pans不比nature和science杂志差多少。
不过也是因为院报属性,只要通过米利坚科学院院士发表的论文,基本很容易过,而没关系的科研人员,想要发表则难得多。此外院报的论文数量也比snc三大刊要多,导致了论文质量良莠不齐,拉低了评价,影响因子多年徘徊在10点左右。
不管怎样,人家给面子约稿,杜恪多多少少要表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