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有些无奈。
“杨爱卿还有何事?”
“陛下,首辅杨大人如今丁忧期满,当召其还朝……”
朱厚炜嘴角泛起玩味的弧度,杨廷和……
按理来说,这满朝上下,最不希望杨廷和返朝的便该是杨一清才对。
毕竟杨廷和要是回来,他这个当朝第一人,内阁首辅的位子就得还给杨廷和,而他自己要么成为次辅,要么回原位成为三辅。
儒家大臣这辈子追求的可不就是位极人臣,然而杨一清想让位,杨廷和赖在老家不还朝,说明什么?
说明这两货已经受不了他了,这两货都五十几岁,还有很长的政治生命,却想着要急流勇退,不想着追随自己的脚步开创一代盛世,真是悲哀呐。
梁老头的脸上浮现出幸灾乐祸的表情,似乎在想当初自己没有顺位暂代首辅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要请内阁自己去请,朕当初派人去请王鏊,他不给面子,朕丢了一次脸,难不成还要丢第二次?”
杨一清的内心是绝望的……
内阁首辅回乡丁忧,服丧期满,等待还朝,天子下旨,顺势而还乃是正理,他自己若是跑回来,岂不是跟天下人说他贪恋权位?
至于让内阁请,那也是不可能回来的,丢不起那人。
杨一清抑郁了,他一直觉得皇帝和杨廷和之间,君臣还算是相得,现在咋觉得皇帝似乎不太希望杨廷和还朝?
难道是觉得和他配合的更有默契?
“臣遵旨……”皇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一清也只能领旨。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
“无事,臣等告退!”
等到众臣退去,朱厚炜胸中一块巨石总算是落了地,科举改革迈出最为坚实的一步,儒家的根基松动了。
想来飓风也要开始了……
飓风来了!
杨一清等辅臣回到内阁之后,第一件事是由杨一清执笔给杨廷和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皇帝不肯下旨,内阁也不可能敢伪造圣旨,但是在信中表达一下皇帝期盼杨首辅还朝的意思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杨廷和会不会卖账,那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梁储同样在拟文,拟的乃是科举改制之告示,儒家大臣的文采那是毋庸置疑的,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一挥而就,就跟吃饭喝水一般轻松惬意。
很快这张告示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