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不懂民生,不懂财政,不懂司法,他们要会这些就只能等踏入了官场之后慢慢去学,这也就是为何县官、州官多依赖幕僚治理地方政务的根本原因。
然而官员们掌控权力却又最容易迷失自我,当他们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面待的久了,被腐蚀被同化,进而同流合污便也就成了常态。
诸位爱卿如今是大明一等重臣,朕也知道你们想的是大明中兴,是能让大明千秋万代,是自己能做千古名臣,可最顶端的重臣对于百姓而言,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是大明绚丽的外表,让人仰望。
治政,治的是百姓之政,朝臣理的乃是大政,大明就如同大海中的巨舰,需要朝臣们掌舵航行,将大明驶向远方,而地方官员则是基层,也是和百姓接触最多的,寻常百姓对于官府乃至皇家的认知认同也都是来自于他们。
这些基层官员如果烂了,就是根子上烂了,百姓就会敌视官府,甚至认为是皇家出了昏君,才让他们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一心只想着捞银子的官该杀,没有能力的庸碌之官该清,贪腐是品行问题,而庸碌则是能力问题。
朕提升官员俸禄,倡导高薪养廉,有没有效果是一回事,但是能力却是可以筛选的。
而筛选的办法就是科举改制!
新科举将从嘉靖六年会试正式施行,这两年间便是朕给天下读书人的一个缓冲期。
新科举将以儒为主考,考生需要作四书试两篇文章,五经试一篇文章,策论一篇文章,称之为主四科,除了四主科之外。
算学、格物、财经、军事这四科考生选两门作为辅助考核,朕将此种考核办法称之为四加二。”
众臣暗暗点头,皇帝改革的新科举并没有动摇儒家的根本地位,而且废除八股取士制度也确实是释放读书人的思想,有其合理之处。
至于为何会有四辅科,众臣也能理解,无非是想选拔分门别类,能够真正处理政务的人才。
考主科是要明白圣人治理国家的根本思想,而辅科则是如何处理,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财经,那么只要能顺利出仕,那么安排的官职必然和财务相关的职位,比如税司,审计司等等。
这要是换做官制没改之前,玩这么一套科举制度并没有太大意思,但是现在官制改革之后,理政更专注了,于是便有了市场。
而且众臣也明白了,以后的官场升迁制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比如从底层县税司出身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