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素质,一定知识基础的产业工人。
不指望你们去做研究了,能把日常工作做好,配合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人才们进行研究就行了。
如此划分班级,因材施教,教学工作仍旧在稳步推进。
五年之后,完成了初步知识储备的第一批弟子们,便在卫青阳的带领之下,协助卫青阳开始实地展开试验,接触了解最新研发出来的技术,并划分了专业学科,开始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他们毕竟不比卫青阳,可以一心几千用,什么学科的知识都能掌握。
他们修为有限,一心十用就算了不起了,实在是无法去做全才。能做专才就已经很不错了。
又过了几年,这些弟子们在各自专业领域之内的知识储备就已经不比卫青阳差了,甚至也开始有能力独自展开研究,将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科学进度向前推进。
第二批弟子们也有了接触、了解科学最新发展的资格,开始在第一批弟子们的带领之下继续深造。
于是卫青阳的负担就大为减轻了,可以集中精力去发展更为核心、更为关键的领域,譬如计算机,譬如各种武器,譬如某些关键的辅助技术。
对于卫青阳来说,去研究、推进技术是个比较重的负担,但由别人研究出来,再让自己去学习,那就轻松很多了。
几乎只要看一眼,他就可以理解那些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化作自己的储备,为自己的研究做贡献。
时间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慢慢流逝着,转眼间,距离众弟子们到达青阳星已经有十年时间过去。
此刻,青阳星的前进速度已经提升到了三千公里每秒,已经停止加速,进入到了惯性航行阶段。距离太阳,则有了1.1万亿公里的距离,约等于0.11光年,航程预计还剩下四百年左右。
在这个时候,卫青阳的研究工作遇到了一些瓶颈。
随着学科的愈发细分,对基础物理的研究愈发深入,原料方面的不足渐渐开始限制研究进展的速度。反倒是人力方面的不足还未显现出来。
整体来说,现在的研究进展仍旧较为原始,其程度,大约相当于上辈子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样子,科学的盘子还不够庞大,不像是二十一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一个细分学科的细分学科,就足以让成千上万名科研人员穷尽一生去研究。
原料方面的不足,在之前并不是问题。
青阳星这颗小行星虽然主要由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