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位主考官的变脸本事,没人真的傻到敢宿醉不醒。
真把领导的话都当真的,下场没一个好的。
第二天一早,已经从皇宫归来的张聪出现在慕童的房间里,早就有所准备的慕童递过了一份一会将要研讨的规章制度。
“张统领,你现在就按上面写的办,严防死守。我需要贡院进出一条狗你们都给我查清楚它是公的还是母的。除了拥有令牌的采买,其他人一律不许进出,就连护卫也要二人一岗,互相监督。以免有人被买通。能办到么?”
“大人放心。张聪保证不会让大人失望。我禁卫军的兄弟不是谁说收买就能收买的。”
张聪拍着胸口领命去了。
至于这份还没有讨论就被张聪拿去用了,这个问题张聪没去多想,慕童也没多考虑。
反正一会就算有反对的,慕童也给他整同意了。
至于怎么整?简单,斩佞剑往桌子上一放,谁敢反对。
事实就如慕童所料。
早上的议会根本不用议。慕童把斩佞剑往桌子上一放,基本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除了偶尔阴阳怪气的刘勋外,没人给这位新晋红人脸色看。
想给他脸色看的人不敢也不够资格给,够资格给他脸色看的人却没那个心思。
因此刘勋再怎么挑拨离间,别人都无动于衷。
反倒是上蹿下跳的刘勋被慕童打上了黑名单,等有机会必定收拾他。
慕童自领旨当了这主考官,自然没有懈怠,毕竟这是事关墨海士子终身前途的大事,马虎不得。
因此,解决掉了封院的事宜,他拿出了真正为科考准备的考试制度,场地管理,还有科考范围,让众人研讨,以便确定最后的方案。
毕竟他也不能自己划分全部的考试内容,最多是最后大考的考题由他定,其他的小考试题还是需要其他官员负责的。不然也没必要整那么多饱学之士参与了。
“诸位,为国选材,选的是做官为民请命的人才。本官初入官场,不懂得为官之道,因此,这题还是你们来出,选好了让本官过目就好。至于最后的策论和诗词的考题就由本官来定了。其他就交由诸位和两位副考官大人决定了,必须三日内定出考题的题目,再由本官和刘、曾两位大人拍板决定。”
“大人,这每年的科考不都是由翰林院出的吗?”
一位负责日后监考的官员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