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收工又是拖到下午三四点,春蕊跟着剧组吃过饭,打发小婵回酒店休息,她自己溜回梁竹云的房间,反锁门,伏在书桌重新读剧本。
区别以往大段人物对白式的文字表述,这次的剧本,她的戏份几乎全为人物动势的简单形容。
开机前,春蕊的案头工作集中在标注动作,然后通过联想,将每场戏里她所需做出的表情和行为贯穿得当,她的表演目的便是让每个动作落到实处,从而不走样。
这也是她多年表演经历沉淀而成的习惯。
可开拍后,实际呈现出的效果并未让赖松林满意,甚至于被严文征批评说,她是在一般化、概念化地去表现人物。
一般化、概念化其实有点书面用语的意思,直白地翻译过来,严文征是暗讽她演戏偷懒,不用心。
就好像简单的区分颜色,赛车的红、芙蓉花的红、以及血液的红,它们本该是三种完全不同的红色,意味着三种不同的含义,然而春蕊仿佛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常常以应对某种红色的反应方式,去应对另一种红色,从而做出相同的反应【注】。
春蕊扪心自问,她是真的区别不了吗?
不是。
真正的原因在于她过度图解动作,缺少情感。
而难以与角色建立情感共鸣的毛病,其实与她一路的成长息息相关——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与自己追求的,相去甚远,现实是无奈而残酷的,春蕊的内心逐渐走向封闭。
自身的问题,春蕊也早就意识到了。只不过,以往拍电视剧,她可以通过控制台词的抑扬顿挫,将角色的性格传述正确,而且基于她演戏类型的单一,大多情况下,她的角色是处于一种处变不惊的“零度状态”,她本身容貌就生的平静,脸色板起来,毫不费事地便可将御姐形象立住,因此,代入不了角色,看起来并不影响她的表演,问题便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然而,《听见你的声音》这部电影,无论从剧本创作本身,还是拍摄手法,都致力于通过内心戏塑造人物,毫不意外,春蕊再一味地套用表演格式,情感的传达只会浮于表面。
当下的观众不喜欢不自然的、人工的东西,观众能轻易看出来春蕊在表演,那么春蕊就是失败的。
虽然春蕊表面漫不经心,一副拿到片酬、拍拍屁股就走的态度,但心里是渴望让梁竹云真实起来的。
她试图重新去解读自己的戏份,重点放在梁竹云做每一个表情或者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