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起来。
又过了一会就起身告辞,“还有很多事要安顿。”
杨家树了皇长子这样的强敌,的确就多了不少要打点的地方。
大太太也没有多留二太太。
回头就对几个女儿感慨,“发痘子一个多月,连一声问候都没有,不要说亲身侍疾出了什么事要连累到她了,就忽剌巴过来抹眼泪。”
初娘子就只是笑,没有附和。
五娘子动了动嘴,欲言又止。
七娘子只好亲自出马,“其实也不是没有问候,也派了身边的吕妈妈来问过您的好。”她叹了口气,“说是二婶身子骨不好,又苦夏,就不得亲身过来了。”
二太太那段时间虽然没有亲身过来,但也是隔三差五地派人过来问好。她倚重的陪嫁吕妈妈,就三天两头地上门请安。
只不过七娘子人都在大太太病床边了,她问的好,十次里也只有两次传进大太太耳朵里罢了。
如今再添上这句话,那就是铁板钉钉地坐实了二太太拈轻怕重,不愿侍候大太太,又要卖好的罪名了。
“苦夏?”大太太果然就冷笑起来,“从小一起长大,倒是没听说过你二婶还苦夏!”
又慈爱地看了看七娘子,“倒是你年年一进七月就吃不下东西,也该请个大夫来好好调理!”
七娘子抿唇谢过大太太,“还是母亲心疼小七。”
俨然是母慈女孝。
五娘子就看了看七娘子,微微地撇了撇嘴。
大太太又吩咐了初娘子几句话,就疲惫地叹了口气。
“本来还想让你回家过中秋的,眼下却是不能了。”她带了些歉意,“眼下家里这么多事,我的身子骨又不好”
“这也没什么!横竖大姑爷不在家,我就是在娘家多住几年,也没人能说什么!”初娘子忙不迭开解大太太。
话虽如此,却也有一丝不自然。
乡间人家,最爱蜚短流长,初娘子一回娘家就是几个月,恐怕会招来不少议论。
如果是二娘子,恐怕就是有心住这么久,大太太都不会许的吧。
可大太太才出了痘疹,正是虚弱的时候。
二太太又是一脸的不堪造就。
三娘子、四娘子是指望不上的了,五娘子一团孩气七娘子又还小。
除了初娘子,又该指望谁来帮手?
初娘子也就是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