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的将令发出,酒泉郡的求援信便送到了案头。
一日前,居于酒泉郡北的两万羌人冲破了会水南的长城,已经逼近安弥县,大有攻取酒泉郡治福禄县城的企图。
同时,由粟特裔康氏所率领的蛮胡军也由会水进入酒泉郡,并向东攻下表氏县,领兵朝张掖郡治的永平县而来。
眼下,张掖郡与酒泉郡的境内驻军达四万之多,本来就是为了防范蛮胡的生变,如今有叛乱发生,守将张坦应该是淡然处之。
然而,武威郡的失守让他乱了心绪,凉州刺史张茂的被杀更是让他失了方寸。
此刻,若是调兵救援武威郡,余下的兵力在应对叛胡的战事中恐将处于不利的形势。
然而,若是对姑臧城的屠杀无动于衷的话,那边的羌氐军同样会杀过来。
届时,自己反倒会腹背受敌,难以应付。
斟酌再三,张坦还是决议暂缓救援武威郡,先将进入张掖与酒泉二郡的叛军剿灭,然后再领兵东进,夺回姑臧城。
其实,人都会有私心。
张坦的私心很简单,他想要先护住敦煌张氏,不能让张氏的利益收到伤害。
另外,姑臧城中的张氏一族应该是活不成了,他们是安定的张氏,与自己只能算是同宗同源。
果然,张坦的决定得到了众将的支持。
不过,倒是一名年轻的主簿对此颇有微词,极力劝说太守张坦应该先救援姑臧城。
“谢艾,你为何不赞同本府的决定?”
“若是本府不即刻领兵平叛,一旦张掖与酒泉失守,这个责任你能担当吗?”
府衙的议事堂内,太守张坦望着眼前的年轻书生,淡淡地问着,言语中却有几分寒意。
谢艾,凉州敦煌人,少有多才,善文辞军略,在张坦的手下担任主簿一职。
眼下,谢艾只不过是凉州府中掌管文书的佐吏,并没有资格参与军谋大事,况且他的年纪尚轻,仅是一名刚及弱冠之龄的年轻人。
谢艾之所以会在此时提出异议,是他在素日里常会向张坦献策,颇受张坦的看重,也便在今日让他也来参与议事。
原本,张坦觉得谢艾能看出自己的心事,不应该在这件事情上提出异议。
谢艾也是敦煌郡人,谢家在张掖境内亦是大族,他应该能明白孰轻孰重,不应该提出舍本逐末的谏言。
可是,谢艾偏偏就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