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意见。
公正的说,晏平帝李雄对范长生乃至整个范家都给与了极高的礼遇,即便是李氏皇族的人,也没有得到范家所拥有的那些特权。
然而,得到再多的礼遇又能如何呢?当眼前的繁华落尽后,能够活命才是最真实的事情。
之前,天师张椒不许弟子范长生再插手二李相争之事,历经人事的范长生又何尝不知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呢。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眼下,固然不能将李雄与李峻作此比较,但在施政得民心上,大成国还是相对于梁州逊色了许多。
兴农,促商,薄税,办学,端风化,立刑罚,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这些是范长生对李雄所建议的施政之策,李雄也确实在照办,但仅是做到了皮毛,而相邻的梁州却是将这类举措实施得细致入微,广受百姓们的拥护。
作为大成国的丞相,川蜀之地极有威望的天师教主,范长生不可能不了解梁州之事。
李峻在梁州为求稳民心而做的点点滴滴,他都看在眼里,感叹于心。
民心所向是什么呢?
为了能逼娶已为人妻的貌美女子,大成的皇族可以杀人家的夫君,灭了女子夫家一门老少,而得到惩罚也仅是皇帝的几句斥责与罚俸。
这种事情会是民心所向吗?
同样,范长生清楚这样的事情不会在李峻的治下发生,梁州绝不会出现如此恶劣之事。梁州的军卒不敢,武威军的军将不敢,各府衙的官员更不敢。
因为,李峻所制定的法规就摆在那里,所对应的责罚也摆在那里,无论是谁,只能遵守,没有人情可讲。
这是民心所向吗?范长生不否认。
民心如沙,易散不易聚。
大成国的民心是强拢在一起的沙土,而梁州的民心却是加了米浆的夯土,不仅是团结在了一起,更是能成为守卫梁州的城墙。
所以,在今日的朝会上,当李雄要派兵突袭宁州杀死李峻,同时全面攻取梁州时,范长生知道二李间的博弈应该接近尾声,而且最终的结局也很容易猜测。
眼下,无论是民心还是兵力,梁州都远胜于大成国。
李雄只看到了武威军的兵力数量,也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梁州的兵力不过数万人,可他却没有看到梁州境内那几十万的百姓。那些百姓拼起命来,又何止是十几万的兵力呢?
梁州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