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搭上整个豫州以及裴家的几百条人命。
当李峻率领兵马与十几万百姓来至襄城县后,裴绰放弃了固守城池的心思。他将城门大开,手举官印地走出城门,跪在了李峻的马前。
抗拒到底的后果是什么,为官多年的裴绰十分清楚。
李峻虽不能像匈奴军那样屠城,但城中的裴家人会被杀光,整个豫州的裴氏一族也会成为阶下囚,成为一无所有的流民。
裴绰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值得为了几条人命而赔上整个家族,这不是身为族中当家人该做的决断。
可以说裴绰最后的决定是正确的,他的放弃抵抗救了很多人的命,这当中不仅仅是守城军卒的命,也包括了武威军将士的命。
故此,李峻接受了裴绰的献城,也没有过多地为难他的家人。
在这个世上,有着太多的尔虞我诈,也有着无数的你争我斗,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峻不是大恶之人,而裴绰也没有触犯李峻的根本利益,两人间的仇怨可以说有,也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屏蔽掉。
人的生与死只是一瞬间,李峻不愿做一个生死的审判者,裴绰也不愿徘徊在生死的边缘。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缘故,襄城没有起更大的战火,没有血流成河的情况出现,所有居住在城中的百姓躲避了一次即将发生的战祸。
“裴绰,你我之间是有些仇恨,但那并非是因我而起,想必你也应该知道详情。”
襄城的府衙内,李峻望着裴绰呈上来的礼单,淡笑地继续道:“既然你能为襄城的百姓着想,为你裴家数百口人命考虑,说明你并非是一个短见识的人,这也是我不愿与你深究的原因。”
裴绰没有应答,只是默默地点了一下头。
李峻将手中的礼单放到一旁,继续道:“我不会在豫州驻军,也不会在豫州留一人,是你原本的狭隘酿成了今日之错,好在你能及时看清楚局势,才没有毁了这座城池。”
李峻本就没有占据豫州的打算,真的只是想借个路而已,即便当下成为了襄城的掌控者,李峻也依旧不打算在此停留,还是要尽快地离开豫州,由荆州返回到梁州。
至于将豫州交给谁来打理,李峻一时间也没有个主意。
不论让谁来掌控豫州,都需要有一定兵力的支持,李峻不会将武威军留下来镇守豫州,所以才成为了一个难办之事。
原本,李峻想扶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