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临时对峙的需要,在作业规模上远远小于城池的建造,更没有城上设施,仅是挖壕取土,积土为垒,不用夯筑。
张方所用的是联垒,由几个大的环形营垒间隔组成,以此来加大纵深,提高防御的韧性。
对于这样的工事,强攻急打都不会有什么效果,李峻在之前的对抗中有所体会。
冷兵器时代便是如此,仅凭刀枪与肉身去攻防,远没有枪炮与导弹来得痛快。
然而,李峻对此也并非是束手无策。
几番袭扰后,李峻命周靖与王瑚领兵去了谷望山,在那里设下工事,阻挡张方由此向西逃离司州境的可能。
继而,他又命李恽领洛阳军在宜阳城布防,断掉张方领兵直冲西南的妄想,使其无法进入弘农郡,更无法经由潼关回长安。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峻则领着自己的六千兵马就堵在了十三里桥,或攻或守,很是随意。
司马越已经过了偃师,郭诵所领的荥阳军就要到了,而在濮水以南的王敦与刘琨,也正乘坐荥阳的军船,领兵沿大河向西而来。
这些兵力完全可以压制张方的长安军,李峻就是要拖些时间,等待这些兵力的到来。
对于被掳女子的解救,当下的李峻有心无力。
他不可能用手下的命去救那些人,这不是个理智的决定,也对日后的计划毫无用处。
中军大帐内,一张简易的长桌处,李峻正研究着桌面上的联垒模型。转圈看了几遍后,他又坐在长桌旁摆弄起几个小模型来。
张方的联垒牢固,也极具相互策应的作用,直接攻打多有不利,会造成大量兵力的损耗。
李峻不想在此处让荥阳军受损,他决定借助一些外力工具来破掉长安军的联垒。
投石车,又称抛车。
当下,这种战车并不少见,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实为攻城夺寨的利器。
不过,洛阳城中的军备荒废,武库中早已没有这样的装备,李峻也只能临时找人做了个模型,想要研究一番可实用性。
拆装了一遍,李峻觉得并不难做,或许效果不会太理想,但砸塌联垒的土墙应该还是可以的。
随后,他又拿起了一个长条滑车状的模型。
壕桥,又称为“飞江”或“飞桥”。
是为了通过城外的壕沟或护城河等障碍,而设计的一种机动性极强的攻城便桥。
六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