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佐证,那就是一篇成熟的技战法。
“以后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广,给其他技术也披一层外套。”
杨所没有再问慕远关于视距外追踪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他只是默默地关掉了警灯和警报器……
慕远脑子里想着一些有的没的的事情,但他也没忘了监视前面逃走的那辆黑色小轿车。
虽然小毛的感知共享距离是四公里,只要自己保持在这个距离之内,就能保证嫌疑人不会脱线。
但为了接下来的技战法编出来的理由更合理一些,慕远一直把这个距离控制在刚脱离视距的临界点。
“这家伙的胆子……是真的小。”
慕远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对方明明已经看不到警察的追踪了,且没有了警报声,他却还在撒欢地飙车……
这让慕远有点方。
要是这种情况下还闹出交通事故,该怪自己吗?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啊!
也不知道国外的警察在驾车追捕嫌疑人的时候,会不会担心嫌疑人逃得太快而闹出交通事故,应该……是不会的,因为电影里都是这样演的。
可换在国内,这却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半个小时后,慕远心头很通达。
“幸好没开自己的车,不然这绝对不是一碗面能够解决的。按照这势头下去,一顿自助餐都够了。”
倒是杨所,却在一旁怀疑人生了。
他已经不止一次向慕远询问:“你确定没走错道?”
慕远都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要仅仅是这样的回答,杨所肯定会怀疑慕远所说的真伪,而不是怀疑人生。
可他随后通过电话联系所里民警调取监控,结果还真证明他们一直跟在嫌疑车辆的后面,就只差了两三百米。
这一刻,他是大写的服气。
反正,他是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操作。
也因此,他对慕远所说的视距外追踪法期待值暴涨,决定回头等慕远把技战法写出来后,一定好好地研读一番。
“杨所,你现在还觉得这人只是一个行政案件的违法嫌疑人?”慕远突然苦笑一声,问道。
杨所靠在座椅上,百无聊赖。
听到慕远的问话,他忍不住多想了一些。
刚才慕远一路上的速度都维持在六十到七十,可见对方的速度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