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让陆唤与太子党结下仇恨。
无论如何,鹬蚌相争,他都能坐享其成。
然而他将别人当棋子的时候,却没料到,陆唤先他一步。
陆唤将丞相的眼线引到西市醉花楼,将这把刀转移到了丞相手中。
陆唤其实也只做了这一步,还是相当于自保的一步。他见过皇帝,其实很了解皇帝的秉性,要说眼线,哪个皇子府的眼线都没有皇宫里的那位的眼线多。在京城里,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瞒过皇帝。
因此,半路换了丞相的信的,其实是皇宫里那位。
太子本人可能不信,一门心思想让丞相倒台,削弱丞相与太子党之间联系的,其实是皇帝。
皇帝见陆唤将丞相送上门来了,顺势推舟,将告发此事的帽子安到了丞相脑袋上。之后太子无论如何,太子党与丞相之间的嫌隙算是大了,极大程度地将太子、丞相、皇后、太子党这股绳给冲得四分五散。
……
不过,在二皇子那边,大约以为最后补刀的是陆唤,因此今夜特地前来,想看看是否有联盟的余地。
二皇子、五皇子、丞相、太子那边全都看不清全貌。
皇上和陆唤这边大约是唯二知道事情始末的。
皇上倒是没动二皇子,陆唤大约可以琢磨到他心中的考量,倒不是因为不舍,而是此事牵扯已经够大,若是再牵扯进一位皇子进去,只怕皇族颜面损失太重。
陆唤在这边默默揣测着圣意的时候。
皇上在大明宫里,对着卿贵人的画像,也同样觉得老九深不可测——这件事中陆唤做了什么吗?他什么也没做,若是细细剖析起来,甚至无法治他的罪。因为他无非是对云太尉传了一句话:听闻醉花楼的酒好喝,云太尉不如邀几个官员去尝一尝,银子本殿下付了。
能因这么一句邀请,治他的罪吗?
但就是用这样一句邀请,他却四两拨千斤地将老二和老五试图卷到他身上的是非给拨了出去,也将刀子送了出去。
甚至,皇上怀疑他揣测到了自己的意思,所以才会选中的丞相。
大明宫里,皇上眸色不明。
……
就在这短短几日,京城发生了许多大事。太子被禁足三日后,受到惊吓的太后在坤宁宫崩逝了。举国哀悼。
京城中连下多日大雨,宗亲提议应有人前去为太后守皇陵。
皇上在一众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桂载酒 作品《我养成了一个病弱皇子[治愈]》第7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