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三月下旬的时候,北京城路边的树已经长出了新绿的叶子,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整个北方都进入了春耕时节。
如果你现在走在北京城南边的新城,可以看见有许多农民出现在新城的大街上,他们都是来购买新农具和肥料的。
这些农民大多数来自大兴县的甲里。
你还可以看到一些新农政指挥使,带着自己甲里的人一大早就跑来北京城新城区赶集,十分的热闹。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看到一台台蒸汽机从南门被运输出去,它们可能会被送出北直隶,也有可能就被送到南边的大兴。
这种初代蒸汽机,要么被用在矿井里抽水,要么被放到河边抽水灌溉良田。
经过了三年多的整顿,顺天府的农业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而此时此刻,皇帝正在面见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官员,也不是勋贵,更不是外国使臣。
而是一个民间商人。
他的名字叫徐梓琪,是北京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
明末,商人在南方的地位很高,不过在北方的地位却并不高。
这两年算是改善了不少,毕竟朝廷现在有招商局,专门为交通局、水利局这些部门做招商工作。
而招标的对象就是民间一些小商人。
这些小商人在商务衙门登记注册了商社之后,就有资格参与招标,只要通过招标,就能接朝廷的任务。
例如修水泥路,例如挖矿,例如北京制造局后端产业链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开采,都可以交给他们。
而徐梓琪就是即没有工程队修水泥路,也没有人采矿,更没有人去开采原材料。
他的生意是在北京城街头买卖粮食,而且没有粮铺,就是每天自己天没亮,就挑着一点粮,进了城,蹲在路边卖。
至于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的田,有7亩,他和他妻子两人种,母亲腿脚不好。
而他现在为什么会在乾清宫呢?
人生大多数成功其实靠的是运气,徐梓琪就是靠运气。
现在“如梦令”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农政院自己种植的苎麻和桑树园显然在未来是不够的。
崇祯便想着,既然“如梦令”的生意如此好,这商业模式算是成功了的,后端的供给得扩大啊。
便打算开始扶持民间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