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李现犹如看到了一个美人一般爱不释手,转眼又想到自己即将毁掉这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心中又肉痛不已。
整个工程预计耗费五万万贯,预计历时十年,首批财务预算高达七千万贯,这里面包含旧城拆迁的安置款,新城住宅区的开工费用,水泥也在军械司的加班加点之下储存了数百万吨。
整个工程招募民工十六万人,共计催生了三万多家工坊,整个中原地区的流民被一扫而空,进而导致中原地区的地主们不得不降低地租,以期能够留住足够多的佃农。
各种工坊依然如雨后春岁一般冒了出来,水泥、木材、金属加工、粮食加工,涉及各行各业。
民工们吃睡在工地,御寒是个大问题,从辽国传进大宋的棉花也得到了大面积的耕种,这种纺织材料一经出世便立刻占据了纺织品的主力位置,最先得到应用的就是棉被,随即就被广泛用于服装。
从庆历七年开始,大宋迎来了华夏历史上最壮观的婴儿潮,不仅仅是汴京,随后开始的全国各大城市的扩建和翻新都催生出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朝廷下令,四岁以下的婴儿可凭户帖每月从官府领取粮米一石。
礼部新增教化司,每个十四岁以下的孩童,从六岁开始必须进入公学,除了传统的诗书礼乐之外,还必须学习算经各科。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在这年终被喻为“大宋闲王”的李现,如今他摇身一变,从大宋的战神变成了一名杰出的工匠,各式各样的的材料和图纸,源源不断地抛向社会引领者社会的变革。
庆历八年,新城城市结构的建设完成,道路全部与内城贯通,北海郡王被赵祯以宗室及天下表率的要求,成为了第一个迁居新城的汴京人。
同年,贯穿帝国南北和东西的国道修筑又一次拉开了序幕,按照朝廷的十年规划,共计建成四横四纵的水泥道,从帝国最南端遥远的崖州踏上国道,最多只需要五个月就能抵达帝国的最北端——北海!
而在没有国道的情况下,这条数万里的旅程,以往至少需要一年有余接近两年的时间才能走完。
汴京即将成为当今世界上举世无双的明珠,前无古人的壮观城池,就算放在后世,妥妥一个地级市也绰绰有余。
随着轻工业的发展,困扰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的风险被大大削弱了,如今的大宋百姓除了从军从政务农外,还多了一份体面的选择,去城里的工坊做工,衣食无忧再也不是奢望和梦想。
皇佑元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