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儿年年有,今年别样多,汴京城的百姓忽然发现,从正月二十一开始,几条大街上出现了不少提着案牍文册的官员,挨个儿敲开了街边的店铺民宅。
“古今茶舍”坐落在宜秋门外新郑门大街上,此处毗邻使馆区以及鸿胪寺,生意一直非常不错,不少外国使馆里的使者经常结伴到茶馆中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谈天说地,看着满目繁华听着戏子吟唱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东家古仕伦年方四十七岁,年轻时也中过秀才,可之后这书就一直没读的上去,等到自己三十多岁后,心灰意懒的古仕伦就在汴京置办了这所店铺,由于自己读过书,经常约上几个之交好友喝茶填词。
十几年下来,整个茶楼的墙上倒也留下不少名人墨宝,据说文坛大佬欧阳修年轻时就在二楼一雅间内留有诗词。
可今天,门外却涌进来两个执笔小吏,身后是里正领着一个工部官员,还有四个金吾卫陪同。
“谁是东家?”
古仕伦深知京城水深,看这几位不像是来喝茶听戏的,连忙堆起笑脸迎了上来。
“学生古仕伦,正是这古今茶舍的东家,几位官人,喝茶还是用膳?”
两名小吏并不搭话,里正连忙接话道:“把你铺子的房契拿出来,快!”
古仕伦见到官吏倒不紧张,这边紧紧挨着内城,又处在鸿胪寺和使馆区之间,来来往往的官吏多得是,可门口那四个金吾卫倒是让他心里颇有些忐忑。
当即转到内堂取来房契,几个官吏已经找了张空桌坐了下来,小二正在给他们泡茶。
其中一个小吏一见房契连忙拿了过去,另外一个小吏翻着手中的案牍,找到这家店铺的备案,两人细心核对起来。
这两名官吏一个来自开封府,一个来自“店宅务”,这“店宅务”正是宋初时设立专门用来管理汴京房屋的管理机构,类似于后世的房产管理中心。
“新郑门大街丁字四十九号,上下两层二进小院一座,合计四百三十二方尺,所有人汴京坊郭户古仕伦所有,契税两讫,无抵押在身~~~”来自店宅务的吏员核对完毕,带着唱声向工部官员确认信息。
古仕伦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是要干啥?
工部官员拿到小吏递过来的房契后,先在店宅务留存的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随即又抄起一杆巨大的毛笔,一名金吾卫拎来一同墨汁,那官员随即龙飞凤舞地在对着新郑门大街的墙上书了一个大大“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