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八年有余,逢战必胜,闻战必喜,皆赖圣上洪福、朝堂安宁,相公们运筹帷幄,方有寸许微功!”说完,躬身谢恩。
“大宋能有现在的局面少不得燕王的功劳,不可妄自菲薄…”赵祯虚空一扶,心中打鼓,说这个是什么意思?谁不知道你李现为当今战神,我也从来没有过过河拆桥之举?
“谢陛下,如今炮军初立,战法草创,交趾一战,初露峥嵘,臣请改革兵制,以适应日后帝国新的战争形态!”
司马光松了口气,他自然不怕李现,不过若是争起来再被打一顿,自己的老脸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搁了…不过,这兵制怎么又要改?
“哦?又要改兵制?朕记得前几年刚刚改过一次,还有你所谓的新的战争形态是什么意思?”赵祯也有些纳闷,兵制又要改?
不仅仅是赵祯和司马光,殿中朝臣都是心生疑虑,特别是几个晏殊一派的保守派御史谏官,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弹劾李现妄图动摇军国根本了。
“火炮乃我大宋军国神器,周边屑小皆无此神兵,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兵制作出相应的改良乃是应有之举!”
赵祯压了压手,制止了殿内的议论:“无事散朝,三高官官和燕王移步偏殿。”
在朝臣的山呼声中,赵祯背着手率先离场,直觉告诉自己,李现在兵事上所提的任何意见,都与大宋的兴衰息息相关,
最显而易见的结果,李现崭露头角后,大宋对外的战事就没有败过。
“说吧,你又想干什么?”偏殿中,朝臣们聚集在了一侧,而另一侧,只有李现一人,赵祯坐定后,喝了口茶,打破了沉默。
“陛下,无论是边军,还是禁军,如今都面临着兵变的风险…”
“啊!”
“噗…咳咳!”
“什么?!”
“何人要造反?!”豆子书城
赵祯惊得目瞪口呆,指着李现大声道:“其他人闭嘴!燕王你说,谁要造反?”
“呃…臣只是说有这个风险,没说有人现在要造反啊!”
“呼…”武人作乱的痛苦给文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太严重,更何况,北宋立国可不就是太祖黄袍加身嘛…
“无论边军还是禁军,都仰赖名将,而治世名将,乱世奸雄…”
“燕王殿下不就是我大宋第一名将嘛!”悠悠一声从朝臣班列中传来,李现抬头一看,却是计相晏殊。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