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目录更新2次,方便企业更新自己最新上市的产品。
而能够进目录的基本都是国营企业,私营企业想进目录,难如登天。
但是不进目录,就意味着摩托车没有准生证,于是很多头脑灵活的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买目录。
其实就是变相的挂靠,和某一家进了目录、拥有生产资质的摩托车厂合作,用他们的目录名号进行销售,每辆车给摩托车厂贴牌费,后世很多大佬都这么干过。
“大哥你说的对,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我们不能指望一口吃个胖子,等待时机。近两年越来越多国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走下坡路,未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去收购一家破产的目录企业。”
看来大哥也是下了功夫的,李书福心里想到。
他这半年来把关于如何开办一家汽车企业的路径已经想的比较清楚,今天跟何平一谈,英雄所见略同,他心中很是高兴。
“书福,开办摩托车厂你手里能拿出来多少钱?”
李书福毫不犹豫的说道:“1000万。”
何平意外的看向他,“准备把全部身家都砸里?”
李书福没有说话,但眼神坚定。
“好!”何平顿生豪气,“大哥再支持你3000万,总计4000万。你个人再以管理和技术入股,算你35%的股份,如何?”
4000万的总投入,按理说李书福的1000万只能占股25%。他一个半路出家的生意人,哪里有什么技术,摩托车厂都没影就更别提管理的事。
“大哥,你不能这样。35%太多了,我出1000万就占25%。”
何平劝道:“先别拒绝,听我说。造车我只能出出钱和点子,真正要下死功夫、下大毅力的是你。这是对未来你在车厂的贡献的提前回报,等你为了车厂累死累活,我却悠哉悠哉的时候,你就不会说这些股份多了。”
“大哥”
“行了,就这么定了。造车不仅是我们个人的事业,也是在为我们中国的工业添砖加瓦,未来等待你的困难还有很多,你要做好思想准备。”
李书福重重的点点头。
这一晚上,兄弟二人畅谈对未来汽车事业的美好想象,充满了信心。
隔天,何平又把韩兆社找了过来,他去年将摩托车厂关闭后便带着大舅哥倒了半年的国库券。
鉴于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