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沧州那边坐镇的朱大公子就是赵国公的长子,那个在四处田地里转悠正在搞合作社的就是赵国公次子。”
听到张寿称呼那个明显要比赵国公朱泾年轻一截的中年人叫秦国公,老咸鱼忙着在旁边解释那是现如今的顺天府尹,人的儿子张琛还在沧州开织坊开得兴致勃勃。
听到张寿叫渭南伯,老咸鱼小声提醒三大一小四个和尚,那是军器局的头头,管辖朝廷和军方所有大炮和火器。至于听到张寿和葛雍三人打招呼时,他又忙着解释众人之间的关系。
而犹如夜空明月一般清冷淡然的永平公主,三个年轻沙弥只听到张寿那一声公主,就已经陷入了雕塑状态。虽然刚刚他们已经听到朱莹说了,可谁曾想堂堂公主并未遮掩真容?
而他们三个和观涛一块被张寿带上来,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才是既新鲜又奇怪。永平公主甚至忍不住觉得,要不是她现在已经把昔日那孤芳自赏,目中无人的脾气改了好些,就凭张寿这种奇怪的行径,她早就翻脸了。
就算她从前也常常在月华楼文会上出面,但那和通常意义上的抛头露面还是不同的,她很少在那些士人面前露出真面目。今天张寿连说也不说一声,直接把三个大和尚一个小和尚带上来算怎么回事?
而且还是没有戒疤的假和尚!
张寿当然能觉察到永平公主那困惑中带着几分羞恼的情绪。一一见过几位长辈亲友之后,他就先把观涛拉了过来,随即笑着说道:“我之前也说过,之前去沧州略有所得,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不少海外移栽过来的食材。”
“借着今天是我和莹莹的生辰,又是御厨选拔的初赛日,所以如果永平公主不介意,我还想给下头那些大厨们出一道加赛题。”
见永平公主微微挑眉却没说话,其他人则是有的露出了好奇的表情,比如渭南伯张康,有的露出了然的讥笑,比如深谙他习性的褚瑛。
但是,既然带着楚宽,明显是代表皇帝过来的永平公主都没说什么,其他那些可归类为张寿亲友团的人,自然就更不会有什么反对了。
“这四位都是沧州藏海下院的僧人,观涛小和尚早就跟着我上京,他是从小念经文长大的,其他三位刚刚从沧州快马加鞭,这些年全都在兢兢业业地种植那些海外食材。他们这次也特地带来了这些年好不容易种植成功,我们从前没见过更没吃过的不少新奇食材。”
“既然是大多数人没见过更没吃过的食材,第一次见就要大厨们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