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够呛,幸亏还捡到了阿寿这个弟子!你们俩和永平公主儿时经历一场大难,皇上觉得对不住你们,方才求了葛太师。”
“结果,永平公主更推崇葛太师的制艺时文,葛太师这些年对那些敲门砖却兴趣不大了。而你呢,学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算经更是一窍不通,葛太师哪会收你们这种弟子!”
张寿原本听说葛雍当初还在融水村那竹屋里住了几个月时,就总觉得赵国公朱泾那面子实在是太大了一些,能为一个不知资质如何的孩子请动葛雍。如今听太夫人揭开那竟然是皇帝亲自去求了老师,他不禁百感交集。
有些事情是因缘巧合,而有些事情,还真的是时也命也。
听到出生旧事,朱莹顿时不大自在地看了张寿一眼,见他面色只是少许黯淡了一下,她连忙岔开话题道:“好好,就算爹当初没有求动葛爷爷,可大哥总该知道葛爷爷学问好呀!他只要诚心诚意去求,葛爷爷说不定也会收他的!”
“术业有专攻,葛太师文章写得好,算学上更是一代宗师,而且在民计民生上也颇有见地,但葛太师唯有一样是不喜欢碰的,那就是军略,更确切地说,是边务。但你大哥是一心希望能够出镇一方为总兵的,所以对于他来说,葛太师当然就不是最好的选择。”
出言解释的,正是太夫人,而她接下来也对张寿和朱莹,进一步揭开了谜底:“莹莹,你大哥拜师求学的刘老大人,就是曾经担任过兵部侍郎,后来被人攻谮参劾,一气之下就辞官在家的刘志沅。对了,当初张琛帮人告状之后,就是他奉圣命去清理的临海大营。”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随即意味深长地说:“那一次,营门前斩首一百零三人,流放苦役的更是无数,也断了很多人的财路。那一次,刘志沅就得了断头刘的恶名。”
“张琛那时候年少轻狂,出身显贵,别人不能拿他怎么样,刘志沅却是四十八岁才中的会元,六十出头才当到兵部侍郎,后来被人攻谮辞官,自然几乎是不可能再复起了。葛太师倒劝过他,但他说,把大好时光放在和人争斗上,还不如著书立说!”
朱莹仔仔细细地回忆,终于想起来当年是听说过兵部刘侍郎为人很强硬,临海大营杀了个血流成河,但具体内情,没人会在她一个女孩子面前说,她自然也是听过便罢。可此时此刻,她之前那一点为大哥抱不平的心思,到底无影无踪。
而张寿也不禁赞叹道:“如此刚正的一位老大人,确实是值得钦佩,朱大公子实在是好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