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成。大家说既已跟朝廷开仗厮杀,该当归附李闯王,三营兵马开赴襄阳、南阳,助攻陕西督师孙传庭的明兵。袁承志却认为,朝廷虽然无道,然而眼下大局以抗御满洲入侵为重,倘若打垮了明兵,清兵乘机夺取我汉人江山,岂非成为千古罪人?众人商议之下,决定三营兵马暂且开向山东东北,在直鲁交界处的盐山、骝山、马谷山一带驻扎。该处山深林密,偏僻荒芜,人烟稀少,两省官吏平时都照顾不到。好在这次劫得粮饷甚多,尚可在当地屯田开垦,袁承志又留下两铁箱金砖,六七千人马食用几年也当够了,不必出动打家劫舍,引得朝廷发兵来剿。倘若清兵入关,或是再犯山东,三营人马便北上抗敌,袁承志等得到讯息,自即归队,与群豪并肩而战;倘若闯军军阵不利,三营也当支援救助。于此隐伏一支有力人马,为国为民,待时而动。
众人听了这番计议,俱都拍掌称善。
次日袁承志与孙仲寿等别过,偕同青青、哑巴、洪胜海等,押着铁箱迳往京师顺天府。孙仲寿、水总兵等统率三营,于夜间悄悄行军,往鲁直交界处马谷山一带驻扎。
袁承志等人在山东青州、泰安、锦阳关这一战,不但劫了朝廷的百余万粮饷,又歼灭清军阿巴泰麾下的一批精锐,登时轰动了鲁直河朔一带。有人问起领头之人,群雄知道袁承志不喜张扬姓名,都只支支吾吾的含糊其辞,问得急了,金龙帮中各人就说带头的英雄是当年金蛇郎君的传人,是李闯王的朋友。闯王属下这时有横天王、争世王、乱世王、改世王、左金王等等名号,各领一营人马,在中原、西北各地与明军对抗。袁承志这路人马,江湖上就称之为“金蛇王”营,隐然与闯王麾下著名的十三营相埒。自己内伙,则称为“山宗营”或“崇字营”,以示志在承继父志。
袁承志心想父亲忠于明室,当时手握大军兵权,遭受奇冤之时,全无丝毫称兵作反之意,虽为皇帝冤枉磔死,却始终不愿负上个“反贼、叛逆”之名,因此一再通传,不可说他是袁崇焕之子,以免父亲地下有知,心中不安。盖当时官宦之家,于“忠孝”两字看得比天还大,袁承志虽为百姓求生而造反,却决不敢公然举旗反明,他本不喜“金蛇王”的称号,但用以掩饰“袁崇焕之子”,倒也可行,也就任由江湖朋友随口乱叫。
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药头陀席上珍
袁承志和青青、哑巴、洪胜海三人押着铁箱首途赴京。沙天广豪兴勃发,要随盟主去京师逛逛。程青竹久在北京住,人地均熟,也求同行。袁承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庸 作品《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第49章 碧血剑(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