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赐服,垂记章典,赐予冠军侯冠军大将军杨义为平妻,准其成婚,望夫妻同心,敬尽予国,勿负朕意!”
“臣谢主隆恩!”杨义这次不敢妄动了,还躬身在原地。
李孝恭又从一宦官手中接过来一张圣旨,接着吟诵:“圣曰,杨义之女,乖巧懂事,聪慧伶俐,钟灵毓秀。特封华阴县主,赐名神女,食邑七十户。”
“臣谢主隆恩!”杨义还愣愣的看着李孝恭,他生怕还有另一张圣旨,又让他丢一次人。
“小子,圣旨都读完了,还愣着干啥?不将我等请进去喝酒,难道你想作诗了?不妨作一首出来听听!”李孝恭嘴角泛起了一声冷笑,这是要给杨义挖坑的节奏。
杨义心里一突,立马明白过来,特么的,挖坑也不要在这时候挖呀,自己肚子里那点墨水自己知道。现在挖坑不是让自己出糗吗?
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周边围观的人便开始起哄了:“做诗!做诗……”
现场的人不泛朝中的名人大儒,他们早就听说过杨义的名声了,这小子每做一首诗,都是那么惊艳。当初在芙蓉园作的三首诗,便轰动整个芙蓉园,令当场的名人大儒趋之若鹜。
杨义赶紧虚压双手,示意大家安静而自己却收肠刮肚。过了一刻钟,才想到了一首不那么恰当,也不怎么应景,但部分诗意相同的诗。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首诗是宋代汪洙的喜,因此诗修辞优美,意思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而闻名于世。自出现那天起,便成为天下人每逢喜事时,必用来吟诵装门面。
“好!好……”围观的人群传出一阵阵叫好声,现场掌声欢声雷动。
“小子,让你蒙对了!再作三首催装诗吧,否则你是娶不回三位新娘子的。让你的兄弟拿着催妆诗,帮你迎回三位新娘子,不要误了吉时!”
李孝恭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这是本地的风俗。去新娘子家迎亲,必须做出一首催妆诗,让新娘子快点梳妆打扮,好出门上花轿。
这也是可以给娘家人长脸的事。
“作诗!作诗……”周围的人唯恐天下不乱,或许他们本就想看着杨义出糗。
杨义的冷汗都出来了,不是他不想做诗,只是他肚子的墨水……,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小子,要想接到新娘子,就快点做诗,否则你得让人笑话你半辈子。”李孝恭催促杨义,其实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