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招收工人,以此养活他们这些一直风餐露宿的人。
兖州之内的百姓开始自发地进入到工地,本来因为战争,已经破败不堪的官道,那些个坑坑洼洼的地方被填平了。
还有一些,因为雨水的冲刷,被泥石流挡住的道路,也被清理了,还有一些直接加宽。
至此,以兖州为中心的一条四通八达,并且宽敞的官道出现了。
不仅仅是官道,现成的城墙,还有一些关口的城墙都被加高了,还修筑了一个望风台还有烽火台。
有了宽敞的官道,还要有驿站,可以让传讯的士兵,还有来往的商人休息。
这个驿站的作用可是很多的,传递信息就靠驿站了。
有了以工代赈,兖州的很多工事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不仅如此,还养活了很多人。
百姓有了吃,也有了住的地方,也算是有了一个家,如此也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
以工代赈的策略的确不错,可是只是靠以工代赈的方法,绝对会消耗府衙的内需,甚至是拖垮一方诸侯。
然而有了楚风的第二个计策,也就是慈善捐助,直接让两个策略相辅相成。
府衙没有出多少钱,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可能还会因此大收一笔钱财,正式名利双收。
在府衙的议事厅里面,荀彧跪坐在首座,下面便是兖州等地的一些世家大族的代表。
荀彧先是是了一个礼,才对大家说道:“今日请各位前来,是有一个事情想要和大家说明。
如今曹公入主兖州,乃是鲍公等人推荐之,曹公深感兖州百姓之被黄巾贼扰乱之苦,所以发起愿力,愿意以一己之力,打败黄巾贼。
如今曹公的愿望实现了,黄巾贼被打败了,可是兖州之百姓因为黄巾贼之乱而造成的流离失所,家园被毁的影响,一时半会儿却不能改善。
但是曹公却相信在做的各位也不愿意看到兖州百姓之苦,所以特意建造了一个慈善捐助墙。
这慈善捐助墙会记载每一位捐助者的名字,世家大族自然有世家大族的慈善捐助墙,而且还是放在兖州城的府衙之外,可以警示世人,这墙上的名字代表着的是那些当初捐助过他们的人。
这样一来,也能够让兖州之百姓铭记当初是谁帮助了他们,谁是他们的恩人。
曹公此举不仅仅是为了让兖州百姓能够记住帮助过他们的人,也是为了能够让那些有心帮助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