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现代化的雏形
那些工厂,都是跟这个社会生产相符合,稍微高于这个社会的。比如电灯泡、电线、火柴、自行车以及纸张这些罗不凡经过数个月的研究掌握成熟的产物,都应该在这个世界普及。
尤其是电灯泡和电线,那是能给整个世界带来光明的东西,当然,火柴可以用来点燃生火,非常方便。这些东西,在现世人看来可能比较低级和古老,但在罗不凡面临的此时的时代,已经是属于极高的科技范畴。
自从用拖拉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之后,士兵们的双手就解放了,他们再也不用没日没夜地用手摇发电机几乎一刻不停地给温室大棚里的灯泡供电,一台拖拉机发电,就能供整个园区的电灯泡照明。
只不过,用拖拉机供电之前,温室大棚的线路整改费了很多事儿,并且,拖拉机发电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噪音太大,一旦开始供电,整个种植区域都被囤囤囤地声音所笼罩。
但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解决,为了生产发展,有时候有些噪音也是很正常的,哪怕是现代化的社会,也无法避免工厂或者作业的噪音。
在唐朝这个时代,吃饭生存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噪音不噪音的,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但是,罗不凡不会满足这些,作为一个从现世来的人,他见过了太多高端的东西或科技,此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半成品,他自己的感觉也很不爽。所以,建造大型的发电站,研究向一个大区域供电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大发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很多工业也将在这个基础上大量萌生。
而罗不凡,在这段时间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物质生产水平能不能供得上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所以,有些事情暂时还只能是构想,一切,还是要建立在让老百姓先吃饱饭,好好生存下来的基础上。如果太过劳民伤财而又对现有的社会没有多大贡献,罗不凡便不会去做了。
在唐这个时代,现代化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柴桑城。柴桑城如同一座钢铁城市,坐落在唐朝的中央。这里的每一间房子,每一座城池,都是钢筋水泥结构,坚固而规整,在到处荒凉看起来荒古的情况下,这座城池,俨然是最干净,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张桐带出了两个徒弟,一个叫常德,一个叫常云。他去了东域之后,柴桑城的建设就交给了这两个人,根据罗不凡的要求,柴桑主城的道路都打成了水泥地,整个皇宫还有外宫到处都干干净净,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