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兄弟动手了!
作为东域王,郭林自然还是要维护朝廷的权威,他能这么做,已经是对魏大通绝对的仁慈。魏大通似乎很买账,但好像也并没有表态,只回了郭林三个字:知道了。
然后,他就安稳的驻扎在常陵城,好像没事儿人一般。
再后来,就出现了天意弄人的一幕,魏大通刚刚成为流寇不久,楼千元就弄死了鸿昭皇帝,从而继位。这个时候,海波尚开始疯狂地进攻东域。郭林殊死抵抗海波尚,并向天下发出了反对楼千元的不和谐声音。
楼千元自然是有脾气的,你不肯臣服,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这就有了楼千元勾结海波尚,将郭林赶出东域的结果。
而让人感到可笑的是,魏大通驻扎常陵城,依靠常陵城靠在海边上,地势极高的优势,愣是顶住了海波尚和楼千元兵马的联合进攻。郭林被赶出去了,那一年之约也就不存在了。魏大通这个流寇,反而比郭林要强,至少,他守住了自己的地盘。
其实,想当初郭林之所以不攻打魏大通,除了念及旧情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常陵城太特殊了,这座城池两面靠山,一面临海,正对面是陆地。这样的格局,想要攻打,那就得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郭林计算了一下有可能会造成的牺牲,觉得打魏大通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可能还不如让魏大通在常陵好好活着。
如此,魏大通才顺利地活了下来。他招兵买马,并四下骚扰海波尚,掠夺东域范围内的资源,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的势力就壮大到了五六万人,成了庆朝三大流寇之一。
另外一个大流寇是西域摩梭城的张国诚,张国诚的经历跟魏大通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他占据摩梭城,并没有大海。而地势,却是一样的险峻,让西域王么多里天扬无法对其进行打击。当然,么多里天扬不进攻张国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被鲜族缠的太死了,自顾都不暇,哪里还有功夫打流寇?
张国诚也挺够意思,在鲜族肆虐的情况下,他保有一致对外的态度,虽然他不主动对付鲜族,但也没有对么多里天扬落井下石,有时候,鲜族到达他的领地,他还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打击,这对么多里天扬来讲,不得不说是一种侧面的帮助。
张国诚在摩梭城也是不停地扩大势力,时间久了,却是积累十万精兵,荣登著名流寇的神位。
相比之下,刘国忠就比较惨了,他被南域王限制的有点厉害,南域王虽然并不怎么大肆打击他,却把他赶到了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