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罗不凡曾经多次提醒他,可惜,他好像养成了习惯一般,每次在开打的时候,都脑子缺一条线。这个习惯,可不是个好习惯!
郑东林非但没有搞明白柴桑城的情况,就连前往柴桑路上的情况,都没有弄清楚。
他只是把自己当成元帅,反正命令下了,那些所谓的情况,就由被派出的将军来弄清楚吧!如果根据这一点来讲,可以说,郑东林这个主帅是不合格的,他很不负责。
于是,在行兵队伍刚刚出发两天之后,就出事了。
张勇走到一个叫马留坡的地方,忽然遭到大量流寇的攻击。由于不了解这里的地形,也没有任何防备,张勇的兵马竟然被一帮寥寥几千人的流寇冲散了。不过还好,这些流寇的目的并不是进攻张勇的兵马,他们是饿疯了,前来抢夺粮草。
随后,张勇奋勇厮杀,斩杀两个流寇头子,赶走了一部分流寇。但还是没能阻挡流寇的抢掠。
鸿昭皇帝驾崩之后,庆朝的流寇就大规模的出现,他们多是一些盗匪和被盗匪逼迫的平民百姓,本来没有多大能耐,但流的时间长了,都被穷疯恶疯了,这种情况下,就激发了极大的潜能。
前往柴桑的路算是一条既长又偏僻路,在这条路上,流寇们经常遇不到人可抢,想造反,但又不敢跟朝廷的官兵较量,所以,越来越饿。当初金面将军阎斌从京城到武陵城的时候,之所以能获得数万兵马,都是在路上收的流寇。其实那些流寇很容易收,只要跟他们说有粮食,来投奔吧,他们就跟着来了,完全没有抵抗力。
而这次张勇的遭遇显然有点不同,这些流寇见兵马是从武陵城赶来的,就知道不是朝廷兵马,他们也早就听到了风声,知晓郑东林要攻打柴桑城,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讲,他们属于叛军。这些流寇在心里上对叛军很抵触,并且不敢加入,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打劫叛军。
纵然他们是流寇,抢东西不对,但也可以打着朝廷的旗号,抢夺叛军。如此,就算是朝廷,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反而应该嘉奖他们。没准日后有机会,他们还可以因为打劫叛军而被朝廷招揽,成为正牌军。
庆朝的流寇总共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理想的流寇,他们不与朝廷为伍,反而要声讨天恩皇帝。另一种就是没有理想的流寇,很多人是被乱世逼迫无奈才加入流寇的队伍,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只想着能够填饱肚子就行了。并且,他们内心对于朝廷,有着极大的依附感,会不由自主的对付跟朝廷作对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