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硬的控船能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两次偷袭郭源水军,都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两次张肃的水军基本上没有伤亡,但他们都不敢再去偷袭了。
张肃再次陷入了困境!
他不怕失败,最害怕的是止步不前,而现在的情况,就是止步不前。而且,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止步不前。
张肃再次消停了,他思索着新的办法,再次对龙口发起进攻。之后又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对战,但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依旧是无任何进展。
龙长生在崇关外闲的身上都快长毛了,又没有好的办法攻下崇关,只能等着郑东林的命令。
这个时候,郑东林把墨浅叫到了营帐中:“墨浅,对于出兵直取京城一事,你怎么看?”
郑东林觉得墨浅可能有办法,因为自从出兵以来,他从未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的也不积极。有时候,有才之人,是需要经过一些提点,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威能的。
墨浅的确是个有才之人,至少,他神箭手的能力,都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擅长射箭的人,一般脑子也比较灵活,毕竟,射箭可是个技术活。郑东林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这次,墨浅的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元帅,末将觉得,不应先攻打崇关或者龙口。崇关守将吕先不是个一般的将领,他应变能力很强。固守城池,极难攻破,想要攻下崇关,必须得到一个绝佳的机会,而那个机会,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得到。至于龙口,郭源水上用兵的功夫了得,我们东南域的兵马,却从未接触过水战,孰强孰弱,不用想也能知道。”
“战龙口,是很愚蠢的行为!”
墨浅这么说,无异于骂郑东林愚蠢。
郑东林当即一脸不耐烦:“既然墨将军觉得攻打龙口很愚蠢,崇关又打不下,那你是怎么想的?”
墨浅想了想道:“既然其他两条路走不通,那就走第三条路。”
此刻,郑东林脑海中作着强烈的思想斗争:“第三条路似乎有点太长了吧!”
从东南域到京城,还有一条路线,分别经过宛城、三山关、武陵城、柴桑城、天水城和临瑶城。过了临瑶城,就能抵达京城。这条路线只有六座城池,但在距离上,却是极远。甚至是京兆崇关战线的两倍。战线越长,补给的能力就越弱,出现的问题也就会越多。
郑东林道:“俗话说,兵贵神速,我们需要的是一条较短的稳妥路线。行军劳顿,要想军队走的快,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