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多了,芯片的性能就会更强,运算速度更快,可以处理更多、更复杂的数据。
此刻李青松所生产的第一代现代化芯片,每一枚小小的,面积仅有10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便可以集成一万个晶体管!
而之前采取手工焊接方式制造的芯片,每一枚面积达到了200平方厘米的芯片仅仅只能集成一千个晶体管。
它的面积缩小到了原来的20分之一,性能却提升了10倍!
不仅如此,功耗、发热、可靠性等方面也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看着这枚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制程可以算达到了微米级的芯片,虽然相比起人类巅峰时代仍旧极为落后,李青松仍旧满是欣慰的笑了。
基础已经奠基完成,后续只需要不断迭代优化即可。
又经过了后续一系列的工艺微调,最终,原来的那座生产铁壳芯片的芯片工厂迎来了一次全面的升级改造。
各种各样全新的设备安装到了它里面,生产随之开始。
采取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之后,这座芯片工厂一年便可以生产1000万枚微米级制程芯片!
同时,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芯片技术的过程。
这其中会诞生出众多芯片技术的细节,同时研究机构里,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工艺也会不断放到芯片工厂之中进行尝试,两相结合,便能实现芯片科技的不断发展。
在芯片工厂投产之后,大量最新生产出来的芯片也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格局。
众多铁壳芯片被回收销毁,功能更强的全新一代芯片投入使用,更加优化了生产流程,提升了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便更高了。
这只是芯片科技一种技术的进步。
除了芯片技术之外,在科技研发基地里还有更多技术,在专职科研克隆体们的辛勤工作之下出现了突破。
高精度机床、高强度钢铁、全新的铸造工艺、全新的内燃机制造技术、高压供电技术、更高效率的发电机技术
等等等等,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科技突破出现,新的科技突破会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得到实际生产的检验,然后相关数据又反馈到研发基地之中,再进一步优化
原本傻大笨粗风格的洛神星基地群,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逐渐演变成了精密、精致、高效的建造风格。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青松所一直看重的生物技术也不断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彩虹之门 作品《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第四十四章 巨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