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最基层的蒙童以及贩夫走卒。这些人的社会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人口基数大,读这本书的人多,范进的知名度传的也就广。
播下种子,收获希望。范进并不指望靠写几本书,或是搞几篇文章就能成为地方学霸,那实在不现实。他现在要的就是出名加刷脸,名利相伴,只有名声打出去,利益才会跟着来。
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不知不觉间,秋风已至五羊。田地里的庄稼成熟,新稻上市,城里的粮价便低了几文。于城市百姓而言,一年虽然都很艰难,但是秋季总是会好过几分。
秋风的凉爽,吹不散城里的热情。南澳大捷带来的除了文人士子们的慷慨激昂之外,市面的繁荣,商业的发展,让大批城市百姓得到了实惠。官场之上,原两广总督殷正茂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凌云翼接印。随之而来,就是高层的一系列人员变动。
这种变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感受不深,可是随之而来的新政,却与每一名广州市民休戚相关,一条名为一条鞭的新法,在广州开始推广实行。
百百姓称为鞭子法的新法,涉及钱谷征收,于百姓而言,是关系最密切的制度,没有之一。一般而言,这种法条都是衙门出告示,由胥吏或是秀才老爷们念给百姓听,然后照着上面的内容实行。有时听不懂,还要他们负责解释。可是这一条鞭法却不一样,负责讲解它的,是城里极有名的才子范进,以及一干南海县衙的公人。
自铁匠铺定制了一个巨大的喇叭,望之仿佛是个头盔,范进把这玩意放在嘴边,扩音的效果,让他的言语可以顺利传入百姓耳朵里。新法的内容很多,剔除那些文字修饰,最核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按亩征税,赋役折银。粮食的实物税肯定是要交,但是其他杂项都合并成要钱。原本由百姓承担的力役杂役一律改为钱役,官府只要钱,不要人。如果交不出钱,则就准备接受雇佣,去承担那些力役内容。过去按亩征收的特产、布花等物,也改成了收银子,再向商人去购买。
这样的制度对于商人而言,当然是最好的消息,像是牙行、布店以及钱庄,都为这一新政拍手称快。广州的商贸发达,白银流通量大,通常而言,银价比内地为低,铜价倒是走高,这种兑换对老百姓的负担并不算太严重。
而且像是佛山那种地方,名义上的耕地多半都被建成铁厂,找他们要粮食才是要命,服役更是衙役敲诈他们的不二法门。现在改成交钱,自是求之不得。
南方不同于北地,对于商业发达的地区来说,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