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上的李追远,打量着客厅环境。
客厅里有很多书,不是那种装饰填充,每一摞书的摆放位置,都是方便人取读。
墙角放有画架,画架上盖着一层白布,两侧有堆起来的画纸,有素描有油画。
屋子不大,东西放得很多,显得有些逼仄,但整体氛围却很让人舒服。
来时路上,朱教授和李追远简单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因为夫人身体原因,老两口没有要孩子,扶持相伴到如今。
李追远放下茶杯,身子往沙发后轻靠,感知到一侧有东西倒下,伸手将其扶起,是一个相框。
相框原本用油皮纸包裹,但被人打开过,不过摆放时被刻意开口位置朝里,似是不愿意让人看见。
当它倒下后,里头的相框滑出一大半。
相框通体黑色,框边雕刻有冥纹条痕,再结合其中间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份遗照。
里头的女人年纪大了,但眉眼依旧柔和,即使是脸上密集的皱纹也无法遮挡住她的端庄大方。
这应该是知道自己身体不行后,提前去拍的遗照。
很多老人都会这么做,一是为了有备无患,防止真走了后家人手忙脚乱;二是因病痛而走的人,遗容普遍不是太好看,所以有必要趁着状态还行时提前拍好,给自己在葬礼上留一份体面。
就是这相框上的冥纹显得有些过于专业。
不仅仅是简单的形似,指尖摩挲时,还能清晰感受到每一道冥纹之下的内部精细分叉,这是标准的地经铭刻。
有这种手艺的人,都能去给柳奶奶订做家里祖宗牌位了。
换言之,这相框手工成本,非常昂贵,而且有时候都不是价钱的问题,还得搭进去人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也不晓得是摄影师还是化妆师的技术好,这黑白遗照中的老夫人,竟给人一种细腻的红润感。
这是一种很诡异的反差,因为它本不可能呈现出这种效果。
李追远侧倾身子,想看看相框镜子是否有什么特殊,检查之后也并未发现什么异样。
可当重新审视这张遗照时,好像又有了细微的变化,她好像动过,里面的人物视角也似乎产生了偏移。
李追远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自己画的“试纸”,贴了一下,符纸毫无反应。
这还真是奇了怪了,难道真是自己的错觉?
虽说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