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眼。
他觉得应该是自己作为父亲的心态失衡,现在他明白了,人没必要一直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爸,杀害邱敏敏的真凶,找到了。”
深夜,警车再次驶入校园,抓捕行动进行的很顺利。
谭云龙靠在车门上看着前方自己的同事们将老教授陈德良带上警车。
另一头,石雨晴已经先一步被抓获,这会儿开始了审讯。
从对讲机里得知,女人的心理防线很差,已经在交代了,极力撇清自己的关系,说她只是知情者,而非从犯。
七年前的案子,而且前阵子案件相关人员的集体失踪,极大提高了侦破难度,没想到,居然能在此时柳暗花明。
回去的路上,车上几个年轻警员看谭云龙的眼神都变了,那是毫不遮掩的崇拜。
小周又问出了那个问题:
“谭哥,你这次又是从哪里来的线索?”
谭云龙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不回答又不行,因为一些东西必须要写进卷宗。
“我儿子在这所学校读书。”
车上其余警员都在认真地听着,只有小周觉得这个开头略有耳熟。
“学校北门有家老四川,我还带你们几个去吃过。有天晚上我来学校看我儿子,和他一起上二楼包间吃饭,俩犯罪嫌疑人就在隔壁,我听到了他们的大声嚷嚷。
然后我自己摸查了一阵又找到些额外线索作证,这才决定收网。”
其实,谭云龙的叙述里有漏洞,因为可能石雨晴和老教授并不经常去老四川,亦或者今晚是第一次,这一漏洞细究之下就会发现。
但他不想直接说是自己儿子听到的,后续走流程的话会有点麻烦,而小远不喜欢麻烦。
另外,只要证据详实,确认对方有罪,至于线索是具体怎么“触发”出来的,其实就没那么重要了。
有些时候,警察为了保护检举者,还会故意模糊这种举报揭发。
比如某起刑事案件中,被害者家属晚上做梦梦到自己亲人被埋在了哪里,警方去挖掘,还真挖出了尸体,最后顺蔓摸瓜,找到了同村真凶。
这种一看就是有人目睹了凶手埋尸,举报的同时又希望隐藏自己举报人的身份。
车内其他警员在感慨着谭云龙的运气,只有小周说道:
“谭哥,你儿子可真旺你。”
“啊,真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