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多少老人,都因当年的挑河艰苦,留下了病根子。
大伯李胜笑道:“还记得小时候那会儿,和爹娘去挑河时的苦哦,那时候爹还喜欢对咱们说什么来着,不好好念书,那就得一直挑河,哈哈。”
旁边仨伯父都跟着笑了。
二伯李正说道:“到头来,爹的那些话都白说了,咱哥几个,压根就没念书的脑子,最后也就小妹念出去了。”
三伯李雄点头道:“就是就是,娘生养的时候偏心呐,好脑子都留给妹妹了。”
李维汉假装生气地笑骂道:“几个崽子放什么屁,你们要是能念得进书,老子还能不咬牙供你们?”
大家伙又都笑了起来,又是一番互相的嬉皮笑骂。
一切,仿佛又都回到了很久以前。
四个人,在爹娘带领下,一起去上工挑河,一路上,也是如此这般。
这大概就是李维汉对这次挑河如此上心的原因了,儿子们各自都成了家,也都是几个伢儿的爹,平日里都顾着自己小家,难免生些摩擦龃龉。
也就这时候,大家扛着工具,推着车,孑然一身的样子,才能找寻到以前的那些情怀回忆。
不过,这段温情也注定维系不了太久,日子不宽裕的多子之家基本都会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也就只能等以后日子更好了,大家年纪更大些了,才有可能放下那点算计和芥蒂,真正重拾起亲情孺慕。
当然,也可能一辈子都放不下,亲兄弟间弄得老死不相往来。
队伍不停往前走着,伯伯们则不停给李追远潘子雷子介绍着路上所见的那些。
“这条堤是咱们当年修的,那时候咱们还小,只能在后面帮忙运土。”
“这座水库也是咱们当初建的,那时候天冷的呀,都结了冻。”
“这沟也是咱们挖的,那时候雷子潘子还小呐,哈哈哈。”
顺着他们的介绍,坐在车里的李追远不停眺望着,他心里有些触动,原本总以为很多理所应当就该存在的设施,原来并不是本就理所应当的存在。
如今,几乎村村一个小水库,乡乡一个中型水库,那漫坡的茶树林,都是那个正走入尾声的时代工程最好的刻印,是广大劳动者在肩扛手提下以汗水与付出浇筑出的结晶。
思源村的队伍在行进中,不断和其它存的队伍合流,队伍规模开始越来越大,逐渐见不到头也望不到尾。
村里带头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