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边有本书,你拿出来。”
这已不是问询试探,只是交代她做事。
温瑜一时间也摸不清他的意图,便端着针线篮子进屋去,依言寻了他要的那本书出来。
说是书,其实已经连封皮都没了,温瑜粗略翻了一眼,发现是一册关于历朝历代王侯将相的演义,书页陈旧,印刷的墨迹也很是粗劣。
温瑜知道这类话本在民间很受欢迎,说评书的那些口艺人,更是将里边的诸多故事背了个滚瓜烂熟。
她不知那地痞大晚上的,要这册话本子作甚,短暂的疑惑后,还是将书拿了出去:“书我给您拿来了,也放长凳上”
“替我念一段。”
她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对方打断,他嗓音在醉后多了股别样的喑哑,长睫覆在眼下,眉峰在合上了眸子后,仍显锐利。
叫人一时也分不清,他闭目是在休憩,还是在思考。
温瑜在装傻并不识字,和承认识字之间稍作抉择,选了后者。这地痞并非蠢人,温瑜甚至隐隐觉得,他肯定已察觉到了自己来历不简单,但他不寻根问底,眼下倒也还算相安无事。
如今他既点破了自己识字这一点,自己再一味装傻藏拙,保不齐倒会被他查出更多来。
她瞥着躺椅上仍闭着双目的青年,斟酌道:“我只跟着家兄习了几个字,认得的不多。”
对方只说:“你念就是。”
温瑜便借着油灯和火光,念起了那册演义:“道什么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什么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1]
她装作不识那些繁复的字,怕吵醒了萧蕙娘,嗓音压得有些低,音色便于清婉中多了几分绵哑,掺杂着洛都口音,更添了几许别的味道。
外边雪虐风饕,从门缝里袭进的冷风吹得火塘里的火都倾了倾,唯有那清悦的念书声,依旧在屋中不疾不徐响起。
念完那第一回,温瑜抬眼瞧萧厉,发现他闭着眼没做声,不知是不是睡着了。
她便也没再问话,只轻手轻脚地将那册话本搁在了长凳上,又给火塘里添了两块柴禾才转身进屋。
躺在不甚绵软却能避寒的床铺上,温瑜脑海里还想着那演义上的内容,都说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今人笑前人王侯,亦不知后世人,又是如何论如今的这些王侯将相。
温瑜想到被困奉阳的父母兄嫂,心口便觉沉得慌,她前往南陈的这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