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国君的不止有韩、赵、魏三家诸侯,还有齐国的国相田和。公元前391年,早已架空国君、掌握大权的田和将齐国国君放逐到了海滨,随后自立为君。
5年后,周天子正式册封田和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齐国不太平的时候,秦国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对上了站立天花板的魏国。此前,魏国夺走了秦国河西地区,堵住了他们的东西之路,因此秦国决定举全国之力进攻河西,收回失地。
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爆发,没想到这场战争中50万秦军竟被吴起带领的5万魏武卒击败,秦国一时沦为诸侯之间的笑柄。
击败秦国的吴起回国之后仕途却并不顺遂。公元前387年,由于听信奸臣谗言,魏王对吴起产生了疑心,吴起不得已逃到了楚国。
随后,他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推行了变法。变法后,楚国日益强大,他们向南攻打百越,把疆域扩展到洞庭、苍梧郡一带,甚至还能联手赵国和魏国一较高下。
然而,吴起的变法也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离世,他的离世让吴起失去了依仗,贵族们趁机射杀了吴起。
至此,楚国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魏国没把握住的人才不仅有吴起,还有商鞅。商鞅原本想在魏国做官,但却没得到魏王的重用。公元前361年,秦国发布求贤令,商鞅得知后就离开魏国去往了秦国。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他重新制定了秦律,推行军功爵制,就是把封爵和战功联系起来,杀一个敌军军官就可以封爵1级,获得田一顷、宅一处。
以此类推,斩杀的敌人越多,封赏的爵位就越高。军功爵制使秦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秦军自此所向披靡,横行天下。
公元前354年,见燕国与秦国变法成果的机会来了。这一年,魏国同赵国开战,赵军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孙膑见状,派兵围困了魏国都城大梁。
魏军主将庞涓只能率兵回援,然而回师途中却在桂陵地区中了齐军的埋伏,魏军大败。秦国却抓住了机会,趁机出兵偷袭魏国,夺回了河西部分地区。
然而公元前351年,魏国联合赵国、齐国角力之后,又调集军队向秦国发起反击,秦国不得已只能归还土地,与魏国握手言和。
公元前350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力,商鞅在秦国推行了第二次变法。秦国忙于变法的时候,魏国也没闲着。公元前343年,魏国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