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其余人在一楼嗑瓜子聊天。
李恒则带着周诗禾和余老师进了书房。
两女都是第一次来他书房,有些好奇地打量了一番。
余淑恒问:这些书都是你在沪市这边买的?
李恒点头又摇头,大部分是我托付编辑邹平在沪市买的,一小部分是我从邵市寄过来的。
周诗禾没听懂两人打哑谜,漫无目的的眼神在书本上缓缓扫过,其中包括收获杂志,包括活着的单行本。
她觉得李恒应该和自己一样,也是作家十二月的书迷。
其实在复旦大学,由于老校长推崇,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风气。许多任课老师不仅自己读,还大力推荐活着和文化苦旅,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都读过这两本书。
她所在的213女生寝室也一样,条件稍微好点的,几乎人手一本活着单行本。
不过周诗禾并不是因为老师的推荐,而是受家里人影响,才期期购买收获杂志、拜读文化苦旅的。
碍于周诗禾在,余淑恒微笑点头,没有深问。
这时麦穗送茶水进来了,李恒问她,楼下怎么突然安静了?
麦穗回答:曼宁和叶宁骑自行出门了,说是去五角广场买些零嘴回来。
见她要走,李恒叫住她,一个人呆外面多没意思,和我们一起吧。
麦穗柔媚一笑,说好,然后很自觉地坐到沙发角落,以免影响三人工作。
余淑恒多看了眼麦穗,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周诗禾眼观鼻、鼻观心,好似没看到一样。
李恒走到书桌前,拉开中间抽屉,从里掏出昨晚写的曲谱,递到周诗禾和余老师跟前:关于编曲,我一直有摸索,你们看看。
余淑恒率先接过曲谱,前后认真浏览了两遍,临了抬起头:钢琴部分,我感觉不错,但还是略微有些瑕疵,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小提琴,你没写到点。
李恒由衷佩服:老师真是火眼金晴,一眼就分析出了我的问题所在。
余淑恒喝口茶:你要相信一个正牌音协成员的实力。
李恒小小惊讶:老师是音协会员?
余淑恒微笑点头。
李恒转向周诗禾,礼貌顺口问句:你呢?不会也是吧?
周诗禾巧笑着摇摇头。
李恒暗暗松口气,要是两女都是音协成员,那自己多不好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