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们的实践来看,每2到3年时间,集成电路的性能就会提高一个层次……”
周建国飞速在笔记本上记录出国考察团成员所做的报告,他们将国际上最新的资讯传递给了一直闭门造车的国内半导体工作者。
会场上2500多人原本还有人交头接耳,但听了考察团的报告后,大家都鸦雀无声极受震撼,感觉原本所做所学都被国外同行颠覆了一般。
“我们要看到差距,正视落后,想办法迎头赶上。
以前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都能搞出两弹一星。现在条件好了,人才也多了,只要我们学习两弹一星的精神,一样可以在半导体行业有所建树,追赶上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借用一位中央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连原子弹都搞得出来,还怕集成电路搞不好吗?”
举国体制下,中国习惯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半导体行业的暂时落后,高层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太过担心。
“谈了问题,下面我们来聊聊成绩。
国外在进步,我们国内也在发展,这些年还是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
首先是电子计算机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自65年国内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我们国家一直在开发以集成电路为主导的第三代计算机。
1972年,沪江计算机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合作,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表明我们进入了第三代计算机时代。它每秒钟可运算11万次,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用在农业、气象行业获得广泛好评。
1973年,首都无线电厂、北大以及燃化部有关单位联合,共同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成为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获得了中央领导的表扬。”
解放后,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也开始自行研制计算机。第一台计算机在1958年研制成功,使用的是电子真空管(简称电子管)制造,它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此后晶体管出现替代了电子管,那么计算机也跟着进化,1963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着试制成功,表明中国进入了第二代计算机时代。
伴随集成电路的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也出现在中国,看上去在不断进步。
“其次,在集成电路方面,来自三线地区永川24所的同志,发挥刻苦钻研的革命精神,成功实现了从中小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跨越,前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