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在于,你明明知道怎么回事,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但却往往没法落实。
这就不是讲道理的事情,这是人性的事情。
身为权贵,必然会庇佑自家的子嗣。
身为皇帝呢?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皇帝不去做呢?
看不到,看到了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去做。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回到眼前的承辉帝,他又是一个什么具体情况呢?
贾琏建议的铸币+银行体系,以及以宗室为具体目标投入海贸,又是什么一个具体情况?
沉默稍倾,承辉帝开口打破沉默:“眼下的大局是西域,其次是铸币及银行筹建。水师方面,可以先出人选,做一些尝试也未尝不可,贾琏,你很不错。”
动心了,承辉帝动心了。
张廷恩倒不是很意外这个结果,理由很简单,贾琏的建议固然有阻力,但不会达到那种沸反盈天的程度。比如说宗室介入海贸,谁支持,谁反对?
宗室肯定是支持的,甚至不涉及到自身利益,并且想掺和进海贸圈子里的人,也都是支持的。反对的既得利益者,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这就给了承辉帝团结大多数人,打击一小撮既得利益者的操作空间。
回到铸币这个事情呢,这是另外一个具体情况了。
从法理上,国家掌握铸币权利,这是即便有反对,皇帝强行推行也是能做到的事情。
区别在于,反对的力量大小,不至于像清欠那样,想推行权贵集体反对,文官集团不配合。太上皇还在后面推波助澜,结结实实的给了承辉帝一个大b兜。
贾琏被夸奖了,但却没有任何骄傲的想法,想抱紧皇帝的大腿,还需要准确的定位,保证自身的安全,贾琏首先想到的是和珅。这为乾隆宠臣的下场不好,原因是给当猪养了。
贾琏不能犯和珅的错误,所以他的定位就是一个为皇帝捞钱,但又不能被当做猪来养的臣子。具体一点,就是借鉴和珅又不走和珅路线的钱罐子路线。还是建立在不会招致太多反对,又不会导致底层百姓利益受到太大影响的前提上的路线。
和珅搞出“赎罪银子”这种操作,在贾琏看来,简直是脑子有坑到了极致。
最主要的和珅是个宠臣的同时,还是个权臣,这就不是能全身而退的选择。
通俗一点,就是让皇帝离不开自己,又不会忌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