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去,也都不得不去,事不由人啊。
春平君倒是还好,毕竟在咸阳住了好几年。
郭开也还好,他来了那么多次,太熟了。
赵悼襄王倒是心情更加沉重了。
这一路上他的所见所闻,对于秦国,深深的升起了一种不可力敌的想法。
人常言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然而燕赵之地虽然民风彪悍,却只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
秦人则是完全相反,遵纪守法,闻战则喜,然而却丝毫不敢私斗。
一路所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越是靠近秦国腹地,民风越是淳朴。
更可怕的是秦国普通百姓的面貌和家庭财富。
秦国普通百姓面无菜色,皆是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家境殷实者甚多。
这一切足以证明秦国之富强。
直到赵悼襄王见了咸阳城,眼看着这威武气象,无城墙防守,自信至极的态度。
心情更加沉重了,这让他深深觉得与秦国为敌绝对是不智之举,甚至心中已然有了些许畏惧。
他这一路来带了那么多的精锐士卒和高手,也不能给他任何的自信和心安。
身为大王亲自去他国会盟,架势自然是极大的。
沿途车马无数,八百精骑开路,三千悍卒守护,另有百余名高手护佑。
自进入秦国境内,相邦吕不韦带着蒙武率三千精骑迎接护佑,沿途旗帜飘扬,净街洒水。
对于赵悼襄王入秦,嬴政给予了极高的规格,比韩国高多了,充分表现了对赵王的尊重。
嬴政对赵国高规格的待遇也令赵悼襄王心里舒服了不少,火气也消了许多。
秦王还是懂礼节的,做事讲究。
既然说的是会盟,待遇也像是会盟,那这就不是羞辱了嘛,这就是正常的停战会盟了嘛。
这么一想,赵悼襄王心里舒服多了。
虽然依旧是心情沉重,但是起码心里是舒服多了,秦国虽强,却也不是无礼之国,秦王对自己还是很尊重的嘛。
毕竟算起来秦王也是自己妹夫嘛。
在君主独裁专政的时代,因为意气用事,得罪死他国的君主并不是一件聪明的事。
在没有必要的地方,完全可以减少对方的敌意。
而羞辱一位大国之王,也不会显出秦国的威严,只会让有识之士觉得秦国无礼,秦王心胸